教育法律法规教程教案(求小学法制教育教案10篇)其他
1.求小学法制教育教案10篇
第一课 遵守公共秩序 教学要求: 认知:1、知道有关公共场所所应遵守的公共秩序。
2、列举说明公共场所所需要的良好秩序。 行为:l、在校外自觉遵守公共秩序。
2、见到同学有不遵守公共秩序的行为能批评、劝阻。 教学要点: 1、公共秩序是公共场所的纪律,我们应当知道有关公共场所的公共秩序。
2、公共场所所需要的良好公共秩序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自觉遵守。 3、在公共场所自己要遵守公共秩序,看见同学有不遵守公共秩序的行为能批评、劝阻。
教学准备: 1、了解学生中遵守公共秩序的情况。 2、收集与遵守公共秩序有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 1、你在哪些公共场所见过这样的标语?(出示:请安静、请依次排队、请勿吸烟) 2、当你看到这些标语时你是怎样做的? 师:我们是小学生,必须遵纪守法,我们该怎样从遵守公共秩序做起呢?请大家一起来学习《遵守公共秩序》一课。(板书课题) 二、学文、明理、导行 1、生跟着录音熟悉课文内容(放录音) 思考:我们为什么要遵守公共秩序? 2、师讲解告诉学生: 公共场所是我们大家共同生活、学习、工作的地方。
公共秩序是人们长期生活中为适应共同生活的需要逐步形成和建立起来的一系列的规则。人们按照这些规则办事社会就井然有序。
3、出示(双江小学排着整齐的队伍到剧场看杂技表演) 教师提问、学生讨论: 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们遵守公共秩序? (排队入场、按票入座、演出中役有走动、看演出时不乱吼叫、结束时场地上没有瓜皮果壳) ②剧场的叔叔阿姨是怎样称赞他们的?说明他们怎么样? ③他们遵守了公共秩序对社会生活有什么好处? (启发学生从心情、演员完成任务的情况、剧场工作人员的态度等方面来谈) 师小结:遵守公共秩序可以使公共场所里被服务者心情舒畅,服务者满意,公共场所井然有序,展示我们自己的文明程度。 但是有些学校个别同学就不是这样。
4、出示图: (图画内容:小明等几位同学在一个车站停车场里打闹,小刚劝他别这样做,他不听,正在这时,一辆客车从车站开出,另一辆正要进站,小明他们不让道,在两辆客车间追打,司机来了个急刹车,才避免了重大事故的发生。) 问:①几个小学生干了一件什么事?他们扰乱了哪里的秩序,结果怎样?②哪位同学的行为是好的?他做了什么事? 师小结:不遵守公共秩序害处大 板书:公共场所需要有良好的公共秩序,是人们正常学习、生活、工作的保证。
三、深化认识 下面这些说法正确吗?请用事例说明理由。 1、有的同学说:“如果不要公共秩序;大家随随便便,自由自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是更好吗? 2、一个人不遵守公共秩序没有关系。
师小结:遵守公共秩序是必要的,每个人都必须自觉遵守,秩序是自由的第一条件。 板书:个人行为影响公共秩序 遵守公共秩序从我做起 四、行为指导 1、你到过哪些公共场所?你知道这些公共场所的秩序吗? 2、议议、做做:同学们常去公共场所,请你照例子用有关的规则提醒大家,明确有关公共场所应遵守的公共秩序。
a.上车时;b.到影剧院;c.到游乐场;d.在商店 五、深入导行 生分组讨论:遇到下列情况你该怎么办,为什么要这样做? 1、同学们在图书室里排队借书,你看见了一个同学没排队而挤进了队伍。 2、你班某同学,在商场里乱扔果皮、纸屑,服务员批评他,他和服务员大闹,你上前劝阻,可这位同学不听。
师再问:当你见到不守公共秩序的行为该怎样办?(启发学生答出:要阻止、批评等) 六、课堂总结 师:通过今天对《遵守公共秩序》这一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什么? 在生回答的基础上师进一步谈话:生活中有许多看起来是微不足道的事情,实际上都同社会的主产、生活乃至每个社会成员的工作、学习、生活密不可分,如果一个社会的公共秩序受到了破坏,这个社会的正常生产和生活也就受到极大的影响,社会风气就会颓败,反之如果一个社会的每个成员都学法、懂法、守法、护法,拥有一个良好的公共秩序,那么社会就会有条有理,井然有序,因此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公共秩序,是我们大家的迫切希望,希望同学们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认真遵守公共秩序吧! 附:板书设计 遵守公 ①公共场所需要有良好的工作秩序,是人们正常学习、生活、工作的保障 共秩序 ②个人行为影响公共秩序,遵守公共秩序从我做起。
2.法制教育班会教案
“法制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班会目的: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班会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和学生参与讨论事例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班会时间: 班会过程: 一、导入 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已逐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然而,社会各方面的保护和帮助还要通过未成年人的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家长、教师和社会不可能时时刻刻呵护着未成年人,未成年人只有自己长本事,才能有效防范来自社会生活中的侵权侵害。
所以,在加强来自家庭、学校、社会保护的同时,未成年人尤其是未成年中学生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依法自律,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则十分必要。 二、主要内容 (一)你对法律知多少: 1、说出你所知道的有关青少年的法律法规的名称。
《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2、请你举例说说哪些是未成年人不能做的事情 旷课、夜不归宿,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携带管制刀具等等。 为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分别做出了一些禁止性规定,中学生不应当违反这些规定。
要自觉做到:不吸烟、酗酒、流浪、聚赌、吸毒,不弃学经商、从工,不进营业性舞厅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不看淫秽、暴力、凶杀、恐怖等书刊、录象,不侵害其他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二)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 随着年龄的增长,未成年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逐渐增强。
未成年学生的独立自主的意识是很可贵的,有些未成年学生对家长和教师的教育缺乏正确的态度。如认为父母“赶不上潮流”,对父母的话听不进去,甚至动不动就与父母顶撞,耍态度,发脾气;对教师的批评教育很反感,认为是和自己过意不去。
如果连教师、家长的正确教育也不接受,那就很容易在生活的道路上出现偏差。 (三)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未成年人应该懂得,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自我保护最有效的措施是求助法律。
依法维权不仅能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而且是维护法律的尊严。 案例一:小陈是一个农村姑娘,9岁时由父母做主,同一个21岁的男青年订立了婚约。
男方给了小陈的母亲1960元礼金。小陈13岁时,提出要与男方解除婚约。
男方不肯,坚持“要人不要钱”。小陈为了保护自己的权益,便到法院起诉,要求解约。
法院经过调查,在做好疏导工作的基础上,依法裁决由小陈的父母退还男方1960元礼金,小陈与男方解除非法婚约。就这样,小陈依靠法律,保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
案例二:小周家住湖北农村,是六年级学生。1996年月11月3日,在骑车回校途中,不慎将8岁女孩小雷撞倒在地致伤,雷家要求周家赔偿,双方未能达成一致意见,雷家到镇派出所报案,要求周家赔偿损失。
派出所召集双方家长调解未成,于是派人到学校将小周带回派出所拘留。周母到派出所要求放人,派出所答复,必须交纳1000元才放人。
周家因家穷被迫四处筹钱,但仍不够钱,被迫写下欠条,之后,派出所才放出小周。小周回家后,越想越不服,联想起在学校学的法律知识,决定讨一个说法。
于是小周向当地法院递交起诉状,法院经审理后,认为派出所行为是违法行为,必须退还周家交纳的钱。小周终于依法维护了自己的尊严。
(四)学会断案 案例1.谁应为未成年人夜不归宿负责任? 晓雪今年17周岁。自今年5月份起,她在课余时间常与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青年人混在一起,进行小的赌博,观看色情淫秽录像,甚至夜不归宿。
叔叔得知此情况后告诉了晓雪父母,并劝说他们多管管孩子。可他们却说晓雪已经懂事,不会出问题的。
无奈,叔叔又找到留宿晓雪的房屋主人李某交涉。李某却反唇相讥:“你侄女愿意住在这儿,叫我有什么办法,你家人是如何教育孩子的?”请问,晓雪父母和房主李某的行为是否违法,应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答案:违法 案例2.父母不让孩子上学违法吗? 村民赵某家有一子一女,均达到法定入学年龄。
但赵某有重男轻女思想,仅让其九岁的儿子上学,其女儿则被留在家里帮助干活。村委会干部多次劝说赵某将女儿送到学校去读书,均被赵某以自家的事不用他人来管而拒绝。
你认为赵某的做法是否违法? 答案:违法 案例3.未成年人被判缓刑 学校能否拒绝入学? 16周岁的小华是某中专学校的学生,去年因盗窃被公安机关抓获。学校在得知小华涉嫌盗窃罪的通知后,作出了开除小华学籍的决定。
法院对小华盗窃一案开庭审理后,认定小华犯了盗窃罪,但因他犯罪时不满18周岁,所以法院予以从轻处罚,判处小华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 宣判后,小华在父母的陪同下来到学校,要求继续读书。
不料,学校却拿出一份开除学籍的处分决定,声称学校与小华已不存在任何关系。你。
3.小学生法制教育教案
下面是一个法制教育教案。
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重点: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目的:1、使广大学生了解本法内容。 2、使每一位同学远离本法中所列的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
3、理论联系实际,防微杜渐,自省自律,弘扬正气,作品学兼优的好青少年。 授课内容: 同学们!今天的法制教育让我们一起学习由第九届全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第十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对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对青少年一代寄予了无限的希望,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国家出台诸多的法律法规以法律的形式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颁布和实施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
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保护青少年成长的需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一共八章,分别为:总则;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教育;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未成年人犯罪的自我防范;对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预防;法律责任和附则。 今天我们重点学习本法中的第三章;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一、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前兆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又有俗话说:风是雨的头。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积累、渐变过程。
此间必然会出现诸多前兆与信号。小错不断,大错必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一些青少年违法犯罪就是由于他们长期养成了不良行为,放任自己而又没有及时有利的得到矫正而发展形成的。 根据常见的违法犯罪征候、迹象,根据外部表象的差异其前兆分成8类6种 1、言语:经常骂街、谈男论女、隐语黑话、好说谎话、缄口不言、脏话不断。
2、举止:衣帽不整、精神不振、吊儿郎当、蛮横无理、顶撞师长、爱打群架、强行索物、哥们义气、逞强跋扈、轻佻放纵、坐卧不安、行踪诡秘、大把花钱,喜怒无常。 3、结交“哥们、姐们”、口哨唤人、纸条传情、纹身标志。
4、起居:生活懒散、饭量骤减、出没无常、结群闲逛。 5、打扮:注重打扮,过度化妆、讲究发型、统一装。
6、嗜好:抽烟喝酒、参与赌博、混迹舞场、偷阅书刊、迷恋网吧。 7、携物回家、护身器具、异性物件、书包异物。
8、学业:旷课逃学、成绩突降、考试作弊、课堂捣乱、课上睡觉。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列出了九种不良行为: (1)旷课、也不归宿; (2)带管制道具; (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5)偷窃、故意毁坏财物; (6)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 (7)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8)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 (9)它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对具有以上所列不良行为的青少年如果不及时教育、其不良行为得不到有力的尽快的矫正,那不良行为的进一步发展就会导致违法犯罪,前兆就变成违法犯罪事实。 例一:湖北某缔结连发胜8起家庭被盗、商店被撬案件,现场不留痕迹,作案手法高超。
经侦破,着伙神出鬼没的作案团伙是由21名13岁左右的初中学生组成。这些人有的从8、9岁就染有不良习气,优劣机,但又得不到及时的教育和矫正,最终走向犯罪。
例二、北京曾处理过一个8人抢劫、流氓团伙,平均年龄不足14岁,他们在不到四个月的时间内作案15起。这8个人也都是从小很小就不良习气缠身,行为不端,劣迹斑斑,有的不到及时矫正,最终也走向犯罪。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二、防未成年人犯罪要冲预防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开始 1、预防不良行为要从小抓起,从现在做起。
良好习惯,良好行为的养成要经过一个长期的 培养训练。预防不良行为必须从小抓起; 2、预防不良行为要从具体的小事抓起。
小事不小。小时不抓,就演变成大错。
教育无小事;从小抓,抓小事,久而久之,形成良好习惯,使不良行为得到及时的制止和矫治,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抓好两“小”,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关键环节。 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做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接班人。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中学生行为的准则,应努力做到我们每一个同学都要做到:自尊自爱,注重中学生仪表,真诚友爱,礼貌待人,遵规守纪,勤奋学习,勤劳俭朴,孝敬父母,严于律己,遵守公德。以高尚道德。
祝每一位同学都成为遵纪守法,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4.法制教育教案
下面是一个法制教育教案。
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重点: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目的: 1、使广大学生了解本法内容。 2、使每一位同学远离本法中所列的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
3、理论联系实际,防微杜渐,自省自律,弘扬正气,作品学兼优的好青少年。 授课内容: 同学们!今天的法制教育让我们一起学习由第九届全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第十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对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对青少年一代寄予了无限的希望,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国家出台诸多的法律法规以法律的形式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颁布和实施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
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保护青少年成长的需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一共八章,分别为:总则;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教育;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未成年人犯罪的自我防范;对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预防;法律责任和附则。 今天我们重点学习本法中的第三章;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一、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前兆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又有俗话说:风是雨的头。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积累、渐变过程。
此间必然会出现诸多前兆与信号。小错不断,大错必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一些青少年违法犯罪就是由于他们长期养成了不良行为,放任自己而又没有及时有利的得到矫正而发展形成的。 根据常见的违法犯罪征候、迹象,根据外部表象的差异其前兆分成8类6种 1、言语:经常骂街、谈男论女、隐语黑话、好说谎话、缄口不言、脏话不断。
2、举止:衣帽不整、精神不振、吊儿郎当、蛮横无理、顶撞师长、爱打群架、强行索物、哥们义气、逞强跋扈、轻佻放纵、坐卧不安、行踪诡秘、大把花钱,喜怒无常。 3、结交“哥们、姐们”、口哨唤人、纸条传情、纹身标志。
4、起居:生活懒散、饭量骤减、出没无常、结群闲逛。 5、打扮:注重打扮,过度化妆、讲究发型、统一装。
6、嗜好:抽烟喝酒、参与赌博、混迹舞场、偷阅书刊、迷恋网吧。 7、携物回家、护身器具、异性物件、书包异物。
8、学业:旷课逃学、成绩突降、考试作弊、课堂捣乱、课上睡觉。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列出了九种不良行为: (1)旷课、也不归宿; (2)带管制道具; (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5)偷窃、故意毁坏财物; (6)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 (7)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8)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 (9)它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对具有以上所列不良行为的青少年如果不及时教育、其不良行为得不到有力的尽快的矫正,那不良行为的进一步发展就会导致违法犯罪,前兆就变成违法犯罪事实。 例一:湖北某缔结连发胜8起家庭被盗、商店被撬案件,现场不留痕迹,作案手法高超。
经侦破,着伙神出鬼没的作案团伙是由21名13岁左右的初中学生组成。这些人有的从8、9岁就染有不良习气,优劣机,但又得不到及时的教育和矫正,最终走向犯罪。
例二、北京曾处理过一个8人抢劫、流氓团伙,平均年龄不足14岁,他们在不到四个月的时间内作案15起。这8个人也都是从小很小就不良习气缠身,行为不端,劣迹斑斑,有的不到及时矫正,最终也走向犯罪。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二、防未成年人犯罪要冲预防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开始 1、预防不良行为要从小抓起,从现在做起。
良好习惯,良好行为的养成要经过一个长期的 培养训练。预防不良行为必须从小抓起; 2、预防不良行为要从具体的小事抓起。
小事不小。小时不抓,就演变成大错。
教育无小事;从小抓,抓小事,久而久之,形成良好习惯,使不良行为得到及时的制止和矫治,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抓好两“小”,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关键环节。 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做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接班人。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中学生行为的准则,应努力做到我们每一个同学都要做到:自尊自爱,注重中学生仪表,真诚友爱,礼貌待人,遵规守纪,勤奋学习,勤劳俭朴,孝敬父母,严于律己,遵守公德。以高尚道德。
祝每一位同学都成为遵纪守法,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5.小班法律知识教育教案
为了加强对中班幼儿的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幼儿的法制观念,进?步巩固幼儿自我保护意识。我们中班结合12月4号法制宣传日扎实有效地开展了“12.4”法制宣传日宣传教育活动。并且针对孩子的实际情况,开展了一节法制教育的课程。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使幼儿知道拾到东西应该还给失主,并了解找失主的方法。
2、引导幼儿体验丢失东西和捡到东西后的着急心情,找到东西和把东西还给别人时的不同情绪情感。
活动准备:动物头饰 情景表演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引出课题。
师:今天,老师要来变个魔术,你们想看吗?
二、基本部分:
(一)情景表演,让幼儿了解小猫丢了东西着急、难过的心情和小兔把东西还给它以后高兴的心情。
提问:1、小猫丢了什么?心里怎么样?(着急、难过)
2、谁捡到了帽子?(小兔)
3、小兔捡到了帽子是怎么做的?(他说了什么?)
4、集体练习:请问,这是你丢的帽子吗?
教师小结:把帽子还给了小猫,小猫可高兴了,小兔着见小猫这么高兴,他心理也很高兴,我们小朋友要向小兔学习,拾到东西要还给别人。
(二)讨论,帮助幼儿体验丢了东西、拾到东西还给别人等情况下的不同情感。
(1)小朋友有没有无过东西?丢过什么?心里怎样?
(2)你丢了东西,别人拾了还给你,你心里怎样?
(3)你有没有拾到过别人的东西?你是怎么做的?心里怎么样?
(三)情景表演,激发幼儿帮助小动物的动机,使他们体验到帮助了别人会很快乐。
师:看看又发生了什么事,小动物们为什么难过?(看见他们难过,小朋友你们心里怎么样?
(1)提问:小动物们这么难过?它们丢了东西心里怎样?看见他们难过你的心里怎样?那怎么办呢?我们一起帮助他们(请问,刚才你们在哪里玩的?)我们到走廊里、楼梯口、午睡室去看一看,如果发现地上有东西就怎么办?
(2)幼儿帮助小动物们找东西,(拾起来,拾起来以后怎么做呢?问问捡到东西后怎么说?请问这是你丢的东西吗?
(3)幼儿找东西。
(4)师:刚才我们帮助小动物找到了东西,还给了他们,他们一定很高兴,他们肯定会来谢谢我们的,我们小朋友把东西还给了失主做了好事,心里怎样?(做一做高兴的样子,笑一笑)
(5)提问:刚才你捡到了什么东西?是怎样还给丢东西的人的,说了什么话?
4、幼儿讨论
(1)拾到了东西为什么要还给别人?
(a)人家会难过,会着急。
(b)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拿。
(2)(表扬自己)
讨论:找不到失主的东西该怎么办呢?
(四)结束: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小朋友帮助了小动物找东西,还给了他们,心里非常高兴,以后我们捡到了东西都要想办法还给别人,我们要保管好自己的东西。
活动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有幼儿捡到东西后引导他自己找失主或帮助他一起找失主,并给予鼓励表扬。
6.2014年法制教育教案及活动记录
安全法制教育教案
活动内容:预防陌生人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2.教育幼儿不随便接受陌生人的东西、不给陌生人开门、不跟陌生人走。
活动准备
1.图片1幅
2.课件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图片内容,
一这是谁?你认识他吗?我们把自己不认识、不熟悉的人称为陌生人。
二观看课件,提问幼儿:一画面中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小姐姐为什么摆手?
三教师进行小结:小姐姐不要陌生人的东西,她怕陌生人会伤害她。
二、学习儿歌《陌生人》
一告诉幼儿老师有一首关于《陌生人》的儿歌,请大家一起欣赏。
二教幼儿学习这首儿歌,鼓励小朋友把这首儿歌说给小弟弟、小妹妹听。
三、引导幼儿讨论:陌生人为什么会送礼物个小朋友?我们为什么不要陌生人的东西?
7.法律教育课堂教学设计的方法和途径
法律教育课堂教学设计的方法和途径 法律教育是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思品教师在教学法律教育部分的内容时,应选择生活中的相关法律案例进行教学,将教学理论与社会生活相结合,掌握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方法与途径,巧设例巧设问,盘活思品课堂,激发学生思维。
一、教学案例选择要具典型性、代表性,并不是多多益善; 案例教学法能够创设一个良好的、宽松的教学实践情境,把真实的典型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设身处地地去思考,去分析,去讨论,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造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极有益处。但教学案例选择要具典型性、代表性,并不是多多益善。
1.教学案例的选择要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理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自主地深入案例,充分体验角色,成为案例活动的主体,真 正实现案例情境的“再现”,并设身处地地思考,学会运用理论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较好地激发自己创新思维,培养自己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案例的选择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案例教学的重点在于讨论和相互交流,所以,学生要想在课堂上完成任务或有好的表现,就必须加强自己的语言能力,加强与他人的沟通并力争在讨论中说服对方。
3.教学案例的选择要有利于缩短理论和实际的距离。学校是学习的小课堂,社会是学习的大课堂。
案例是现实问题的缩影,它能把大课堂中的真实生活引进小课堂,通过展现一些真 实的典型问题,让学生在已经经过实践的事件中充当角色,进行“实践”操演,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效率使学生实现从理论向实践的转化,从而缩短理论和实际间 的距离。4.教学案例的选择要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案例教学中的案例既有实际情况的描述,又包含着问题。它采取以学生为主进行课堂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弄清案例中出现的问题并运用所 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学生能深刻理解课文知识。
而且案例来源于活生生的现实,给学生造成身临其境的感觉。内容生动有趣,没有那么多抽象的、复杂的概念、理论。
因此,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比较高,容易产生学习兴趣,能够提高教学效果。 二、法律教育课堂教学设计的几个具体步骤;教学设计中没有统一的格式,主要以科学和实用为主。
一般的教学设计主要应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步骤: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具、教学过程、板书等。从教学过程的结构要素来讲,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思想品德学科的教学设计,在教学目标上首先要指向于全体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在教学内容上要体现基础性、现代性、综合性的统一;教学方式、方法选择运用要贴切,要以“自主、合作、探究”作为方法选择的基本参照,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 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并且符合思想品德学科的特点;在教学评价上应体现发展性、过程性、多元性、主体性的统一。
1.制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设计,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1)教学目标的设计应体现客观性。要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情况而定,不具有随意性。
(2)教学目标要全面,要做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目标的内在统一。(3)要因材施教,确立面向全体学生的意识,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4)目标要有弹性,要体现在教学过程的“生成性”和“创生性”中,给学生留下发挥主体性的空间与时间。2.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的确定应从以下两方面考虑:(1)要根据课程目标的要求和教材的知识体系来确定。
(2)学生中普 遍存在的、带有倾向性的思想道德理论认识问题,也是思想品德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是学生在接受知识、能力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障碍,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中碰到的困惑。
教学难点的确定应以学生的接受程度为依据: (1)教材内容中学生最难接受、最难理解的知识或思想道德理论观点,特别是比较抽象的教学内容。(2)在理论上容易理解,但在思想道德上难于接受的理论认 识问题也可以作为教学难点。
(3)容易混淆的概念也可以作为教学难点。3.选择教法选择好教学方法是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关键。
虽然“教无定法,乃为至法”,但是,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好课的教学方法却是有章可循、有共性、可 概括的。选择教学方法时应考虑如下问题:(1)选择教学方法,要从教学内容出发,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和教学任务来选择教学方法。
(2)要符合学生实际,如学 生年龄、能力、心理发展水平等是选择方法的重要基础。(3)要符合教师个性,力戒千篇一律。
因为任何成功的教学方法都是有“个性特色”的,有的方法只适合 于某类教师而不适合于其他教师。(4)设计教学方法,要端正教学思想,贯彻新课程理念,尽量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互动,达到提高学生素质的教学 目的。
4.设计教学环节 课堂的教学过程是由各个教学环节构成的。教学环节就是教学的程序和步骤。
把各个教学步骤按一定的顺序衔接起来,就是课堂教学过程的结构。教学环节设计的主要内容。
8.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如何把今天的未成年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是实施这一课题的主要阵地,教师承担着“教书和育人”的双重使命。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五育并举是社会对学校教育的要求。如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和人生价值观?光靠在思想品德课和其他专题场合穿插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够,学生由于法律知识的缺乏,无意识的违法犯罪现象时有发生并且呈上升趋势,大量未成年人犯罪的例子想教育敲响了法制教育的警钟,课堂成为实施法制教育的首选。
我在语文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向学生传授有关的法律知识,对加强他们的法制观念起到积极作用。下面结合教学实例谈谈我的具体做法。
一、从词语教学中让学生看到“法”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必将会使用到不计其数的成语、俗语、歇后语等词语,教师在给学生讲解某一个词语意思的同时,不妨尝试一下用法制视角来解释分析这些词语。如“拾金不昧”一词在字典中的意思是“拾到钱财不藏起来据为己有”。
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进一步从法制视角去讲解,如果我们捡到别人遗失的贵重物品不想返还并且占为己有,按照现行的法律规定,这种行为就属于盗窃行为。为此,不论从哪个层面上来讲,我们都需要对生活中的词语进行最详尽最全面的了解。
再如,“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意思是:“比喻用对方使用的手段还击对方。”讲完了字典中的意思,还要从更高层次的法制层面来解析这个词语的意思。
如果别人挖了我们的眼睛,我们也一定要去挖掉别人的眼睛。这样看似合情合理的以暴制暴的做法,在古代法制不健全的社会情况下也许行得通,但是在法制相当完备的现在,却没有任何立足之地。
在法制社会的今天,如果我们的合法权利受到侵犯,就应该果敢地拿起法律这个武器来捍卫自己的权利,通过合法的途径来要求侵犯我们权利和利益的人赔偿我们的经济损失甚至是精神损失。 二、在课文教学中插入“法” 课文教材相当一部分篇目都涉及到一些法制常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应该消极回避这些知识,而应该积极主动地承担起讲述课文相关法制知识的重大责任。
在语文《羚羊木雕》一文中,“我”把家里的贵重物品(羚羊木雕)在未得到家长同意的情况下送给了“我”的朋友万芳,以此来表示小伙伴之间的友谊。家长则因为物品的贵重而要求索回,这就形成了一个从道德与伦理角度都不容易讲清楚的问题。
究竟是顾及孩子们之间有友谊重要,还是孩子应该听大人的话重要?事实上,如果仅仅从道德伦理的角度讲,这确实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因为孩子与家长双方似乎都有自己的理由,似乎谁都没错。怎样才能对此给出较有说服力的解释呢?只能从法律的角度寻求答案。
《民法通则》第十一条规定:18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第十六条则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
由此可见,课文中的“我”把羚羊木雕在未得到家长同意的情况下就送给别人这件事究竟是否正确,首先应该看是否符合有关法律规定。 根据课文内容,“我”的年龄应该是在16岁以下,因此“我”的行为应该得到法定监护人(即家长)的同意。
课文中的“我”在并没有取得法定监护人同意的情况下,就把家里的贵重物品羚羊木雕送给别人显然是不对的。因此,对课文中提出的“我”究竟应该怎么办的问题,正确的回答是首先应该按法律办。
三、阅读中引导学生悟“法”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人物形象鲜明,描写手法精妙,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时,都注重了鲁提辖值得歌颂,因为他嫉恶如仇,仗心相助,而郑屠仗势欺人,自私可恶,应该被打死。作为教师,是否可以考虑周全,让学生评论郑屠是否该死?即使该死,是否由个人快意恩仇?要让学生明白,这种行为在宋朝,在今天乃至将来都是一种犯罪。
语文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多读好书,并使之养成一个终生受益的良好习惯。比如让学生经常阅读“四大名著”、《堂吉诃德》、《老人与海》等古今中外的文学巨著。
此外,建议学生利用业余时间阅读《读者》、《青年文摘》、《意林》等优秀刊物杂志。 总之,让学生读好书并因此受到熏陶,学生久而久之就可以把书中的一些思想变成具体的实际行动,进而每一个人都可站得正走得直。
四、在课外活动中让学生学“法” 每学期,我都会在班里举行许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外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不仅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将法制教育巧妙地融合到这些活动之中。
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关于法制教育的的主题演讲比赛,例如举行“珍惜青春,远离网吧”演讲比赛,让学生清醒地意识到自己不应该沉溺网吧,而应该把自己的大好的青春年华用在学习之中,争取早日获得佳绩来回报自己的老师、父母和其他亲人;举行“青少年如何进行自我保护”演讲比赛,学生就可以明确地了解采取什么方式才是真正的自我保护等等。 另外,我还有意识地给学生灌输一些法律知识,告诫学生不能允许自己有不良的想法和行为。
学生如果那一天无意之间违。
9.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如何把今天的未成年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是实施这一课题的主要阵地,教师承担着“教书和育人”的双重使命。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五育并举是社会对学校教育的要求。如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和人生价值观?光靠在思想品德课和其他专题场合穿插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够,学生由于法律知识的缺乏,无意识的违法犯罪现象时有发生并且呈上升趋势,大量未成年人犯罪的例子想教育敲响了法制教育的警钟,课堂成为实施法制教育的首选。
我在语文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向学生传授有关的法律知识,对加强他们的法制观念起到积极作用。下面结合教学实例谈谈我的具体做法。
一、从词语教学中让学生看到“法”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必将会使用到不计其数的成语、俗语、歇后语等词语,教师在给学生讲解某一个词语意思的同时,不妨尝试一下用法制视角来解释分析这些词语。如“拾金不昧”一词在字典中的意思是“拾到钱财不藏起来据为己有”。
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进一步从法制视角去讲解,如果我们捡到别人遗失的贵重物品不想返还并且占为己有,按照现行的法律规定,这种行为就属于盗窃行为。为此,不论从哪个层面上来讲,我们都需要对生活中的词语进行最详尽最全面的了解。
再如,“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意思是:“比喻用对方使用的手段还击对方。”讲完了字典中的意思,还要从更高层次的法制层面来解析这个词语的意思。
如果别人挖了我们的眼睛,我们也一定要去挖掉别人的眼睛。这样看似合情合理的以暴制暴的做法,在古代法制不健全的社会情况下也许行得通,但是在法制相当完备的现在,却没有任何立足之地。
在法制社会的今天,如果我们的合法权利受到侵犯,就应该果敢地拿起法律这个武器来捍卫自己的权利,通过合法的途径来要求侵犯我们权利和利益的人赔偿我们的经济损失甚至是精神损失。 二、在课文教学中插入“法” 课文教材相当一部分篇目都涉及到一些法制常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应该消极回避这些知识,而应该积极主动地承担起讲述课文相关法制知识的重大责任。
在语文《羚羊木雕》一文中,“我”把家里的贵重物品(羚羊木雕)在未得到家长同意的情况下送给了“我”的朋友万芳,以此来表示小伙伴之间的友谊。家长则因为物品的贵重而要求索回,这就形成了一个从道德与伦理角度都不容易讲清楚的问题。
究竟是顾及孩子们之间有友谊重要,还是孩子应该听大人的话重要?事实上,如果仅仅从道德伦理的角度讲,这确实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因为孩子与家长双方似乎都有自己的理由,似乎谁都没错。怎样才能对此给出较有说服力的解释呢?只能从法律的角度寻求答案。
《民法通则》第十一条规定:18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第十六条则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
由此可见,课文中的“我”把羚羊木雕在未得到家长同意的情况下就送给别人这件事究竟是否正确,首先应该看是否符合有关法律规定。 根据课文内容,“我”的年龄应该是在16岁以下,因此“我”的行为应该得到法定监护人(即家长)的同意。
课文中的“我”在并没有取得法定监护人同意的情况下,就把家里的贵重物品羚羊木雕送给别人显然是不对的。因此,对课文中提出的“我”究竟应该怎么办的问题,正确的回答是首先应该按法律办。
三、阅读中引导学生悟“法”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人物形象鲜明,描写手法精妙,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时,都注重了鲁提辖值得歌颂,因为他嫉恶如仇,仗心相助,而郑屠仗势欺人,自私可恶,应该被打死。作为教师,是否可以考虑周全,让学生评论郑屠是否该死?即使该死,是否由个人快意恩仇?要让学生明白,这种行为在宋朝,在今天乃至将来都是一种犯罪。
语文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多读好书,并使之养成一个终生受益的良好习惯。比如让学生经常阅读“四大名著”、《堂吉诃德》、《老人与海》等古今中外的文学巨著。
此外,建议学生利用业余时间阅读《读者》、《青年文摘》、《意林》等优秀刊物杂志。 总之,让学生读好书并因此受到熏陶,学生久而久之就可以把书中的一些思想变成具体的实际行动,进而每一个人都可站得正走得直。
四、在课外活动中让学生学“法” 每学期,我都会在班里举行许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外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不仅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将法制教育巧妙地融合到这些活动之中。
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关于法制教育的的主题演讲比赛,例如举行“珍惜青春,远离网吧”演讲比赛,让学生清醒地意识到自己不应该沉溺网吧,而应该把自己的大好的青春年华用在学习之中,争取早日获得佳绩来回报自己的老师、父母和其他亲人;举行“青少年如何进行自我保护”演讲比赛,学生就可以明确地了解采取什么方式才是真正的自我保护等等。 另外,我还有意识地给学生灌输一些法律知识,告诫学生不能允许自己有不良的想法和行为。
学生如果那一天无意之间违。
-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执行夫妻个人债务及共同债务案件法律适用
发布部门: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发布文号:沪高法执[2005]9号为进一步规范夫妻个人债务及共同债务的执行程序,统一法律适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
-
企业法律顾问职业主要职责有哪些
一、作为企业法律顾问,主要负责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解答企业经营人员的法律问题。,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时不时会遇到一些法律上的问题,大到公司破产,小到员工社保,法律顾问均可通过电话或信函方式解答
-
违反招标投标法律法规行为的纪律责任追究暂行规定
第二条全省各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人民团体、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中介组织及其工作人员违反国家和省关于招标投标的法律法规,除按相关规定予以处罚和处理外,需要追究相
一对一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已提供49958次咨询
- 年薪50万女子择偶标准要求千万年薪引热议:门当户对不应该吗12-21
- 诉讼离婚可以请法院申请调查吗要多久吗12-12
- 离婚诉讼中要怎样申请法院调查取证12-12
- 离婚证据怎么取证12-12
- 离婚申请财产调查取证应如何做证据12-12
- 离婚如何申请法院调取证据书12-12
- 离婚诉讼如何申请法院调查证据12-12
- 起诉离婚法院会调查双方吗12-12
- 起诉离婚法院会调查对方吗12-12
- 起诉离婚法院会调查男方被告吗12-12
- 离婚诉讼后法院会不会调查对方12-12
- 女友收50万彩礼后出轨前男友 高额彩礼难追回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