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路深!婚后共同买房妻子要离婚才发现自己只占1%的份额!夫妻购房产权证该怎么登记?婚姻家庭

孙律师 2021-12-17 17:16

作者:北京杨文战律师 

来源:实用法律知识lawyerywz

合肥的张宇琴打算离婚。2018年8月,她到房产不动产权交易中心查询发现,他同丈夫婚姻期间共同购买的一套总价120万新房,她所占的产权比例只有1%。她回忆起,当初购房时她转账50万给丈夫,丈夫以她在外地为由,让她签署了一份授权丈夫处理购房事宜的委托书……

经过这波操作,有人说要离婚这套房她就只能分到1%了!要离婚真的会是这个结果吗?夫妻购房时房屋产权该怎么登记?

张宇琴说,房子总价120万左右,首付5成,买房前,她向丈夫王川霖转账约50万元,王川霖出资10万钱,凑足了首付款60万元。她回忆当初购房时王川霖以她远在合肥为由,让她签署了一份授权委托书,授权王川霖处理购房相关事宜。出于信任2016年1月张宇琴签了授权书。可没想到丈夫拿着这份授权书在办理产权登记时却把房产份额的99%登记在丈夫名下,而登记到张宇琴名下的只有1%!

众所周知,根据《物权法》规定,不动产物权以产权登记为准,同时根据《婚姻法》夫妻间对财产归属和份额如果有约定,则以约定为准。这个99:1的房产份额登记是否会造成离婚时妻子只能分到1%?

分析这个案件之前,杨律先给大家普及一下夫妻婚后共同购房产权登记的几种常见方式:

1、房产只登记在一方名下,另一方不具名。

这种情况现实中很多,以前很多夫妻都习惯这么做,毕竟登记在两人名下很多手续都得两个跑,有些夫妻就会嫌麻烦。

我曾亲自见购房签约时一对小夫妻互相表示房产登记对方名下、合同以对方名义签,免得办手续都得自己去,那次最终是女方获胜。毕竟女方心理也清楚:房产证登记为一方单独所有,但离婚时如果没有一份特别约定,通常这房子还是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不具名的一方仍有分割权。

2、房产登记夫妻双方共同共有,不分份额。

这种情况也比较常见,而且现在越来越多,毕竟房产是重大财产,不登记上自己名字有些人可能不踏实,所以,越来越多的夫妻会把房产登记为共同共有。这种情况登记方式在离婚时分割份额,基本上与第1种区别不大。

敲黑板:相比较而言,1和2虽然离婚时分割标准差不多,但确实第2种登记方式更有利于对外保护夫妻共同财产。两人共同具名可以有效防止一方单独出售或抵押夫妻共同房产的情况。

3、房产登记夫妻双方名下并明确份额,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这种登记方式不太多,其中有一些也登记的是各50%,最后效果跟共同共有差不多。做这种夫妻双方财产份额不同的登记的,通常是有特殊原因,比如双方出资不同要讲清楚、一方有出轨行为给另一方的让步和保证等等。

不管什么原因,如果夫妻之间真的对房产份额作了特殊约定,那么这房产就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共同财产了,离婚时按约定份额分,约定1%离婚时就是1%。

当然,司法实践是复杂的,回到这个案子,我到认为女方未必只能分1%,理由如下:

我们刚才说的第3种情况对份额的特殊约定,一般是要在夫妻之间形成书面约定的,意思表示必须清楚明确。就这个案子来讲,丈夫拿到的是妻子办理房产登记的授权,除非授权中明确了各自份额或者有证据表明双方对份额确有约定,否则不能直接视为夫妻间形成了财产份额约定。从目前的授权书来看,授权的只是办理手续,而没有明确份额的问题。

在这个背景下,丈夫作为代理人在办理房产登记时所做的份额区分,只有行政登记效果,不能直接等同于夫妻间的财产约定。而且作为代理人作出如此明显侵害被代理人权益的行为,本身也是和代理关系的本意相悖的。以目前看到的事实和证据,诉到法院大概率是不应该按99:1的比例来分割的。

当然,准确判断以最终展现的证据为准,这种99:1的登记确实对妻子有较大风险。要说这位妻子也实在是心太大了,家里买了房,难道最后不看看合同、不看看房产证吗?有些基本的风险意识和法律知识,还是应该具备的!

延伸阅读
  • 离婚诉讼中要怎样申请法院调查取证

    (1)提出申请的人必须是当事人或者其代理人。(2)须提交申请书。当事人申请法院调查收集证据的,在程序上应该向法院提出书面申请。申请书应当载明被调查人的姓名或者单位名称、住所地等基本情况、所要调查收集的

  • 离婚证据怎么取证

    离婚证据的取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证明夫妻感情破裂方面1.分居证据。可通过租房合同、居委会证明、物业证明等,证实双方分居的时间和状态。例如,居委会工作人员见证夫妻长期分开居住的情况说明就有一定

  • 离婚申请财产调查取证应如何做证据

    在离婚申请财产调查取证时,可从以下方面获取有效证据:(一)银行存款方面1.若知道对方银行账号,可以向法院申请调查令,查询账户交易明细。例如,打印出一定时间段内的存取款记录、转账记录等,这些可以反映出夫

您身边的法律专家 快速匹配专业律师,
一对一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已提供49958次咨询
0/500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