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罪与欺诈有什么区别?刑事案件

德阳律师 2022-04-30 20:12
刑事辩护之诈骗罪与欺诈的区分
诈骗罪与民事欺诈的区分在理论上存在争议,在实践中容易混淆。一般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区分:第一,欺骗内容。民事欺诈是个别事实或局部事实的欺骗,诈骗罪是整体事实或全部事实的欺骗,如合同欺诈的当事人会以积极的态度创造条件履行合同,只在合同的一些要素中如主体、担保或数量、质量方面进行欺诈,但依然履行合同,若根本无诚意履行或无履行能力,只是利用合同骗取他人财物,属于诈骗罪。第二,欺骗程度。若欺骗手段达到了使他人陷入错误认识并处分财产的程度,构成诈骗罪,如果行为人虽然采取了欺骗手段,但并没有达到使他人达到无对价支付财物的程度,则是民事欺诈。第三,非法占有目的。民事欺诈中,当事人主观上有谋取不正当利益的目的,但这种利益是通过民事行为,如通过合同的履行而实现合同利益;诈骗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行为人谋取的不是民事行为的对价利益,而是对方当事人的财物,所谓的履约行为也只是犯罪成本而已。第四,救济途径。对于市场经济中的正常商业纠纷,如果通过民事诉讼方式可以获得司法救济,就应当让当事人双方通过民事诉讼中平等的举证、质证、辩论来实现权利、平衡利益,而不应动用刑罚这一最后救济手段。
延伸阅读
  • 大三学生称暑期被诈骗200万

    近日,广州的李同学向九派新闻反映,其在7月份接到冒充警方的诈骗电话,被骗走了200万,“这是我用来留学的钱,现在只能放弃留学计划”。李同学回忆,7月4日,她接到了来自澳门的电话,电话接通后,对面是类似

  • 男子直播卖"可实现任何愿望"符纸获利36万 获刑5年!

    近日,一起利用“玄学”概念实施诈骗的案件引发关注。朱纯通过直播兜售“逢考必过符”“回心转意灯”等,声称可以实现任何愿望。 大学生唐明为求考试顺利,购买了“考试必过符”;其室友徐泽为挽回爱情,也多次购买

  • “风水师栾某”获刑14年半:虚构女子有血光之灾诈骗936万元,女子留下遗书后投湖自杀

    利用封建迷信,虚构对方及家人有“血光之灾”等,栾某在两三年时间内骗取女子王某936万余元。被骗后,王某留下遗书称“认识了不该认识的人”“听信了别人的蛊惑”,投湖自杀身亡……8月12日,红星新闻记者从中

您身边的法律专家 快速匹配专业律师,
一对一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已提供49958次咨询
0/500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