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钱不还"是否构成诈骗罪其他
实务中,判断一个行为是否构成诈骗罪,主要看四点:一看是否有欺骗的行为;二看被害人是否基于受骗而交付了财物;三是行为人或第三人是否取得了财产,被害人有无财产损失。
俗话说,借钱容易还钱难,借钱时你是大爷,还钱时成了孙子。民间借贷常发生在亲戚、朋友、熟人之间。
遇到借钱不还时,有人起诉,有人报案。胜诉后,无财产可执行,亏了本金还倒贴了律师费。去公安机关报案,被告知民事纠纷通过诉讼解决,不予立案。这么折腾一番,债权人被弄得精疲力尽,从此怀疑人生,认为任何人都不可信。 借款不还的行为之所以很难认定为诈骗,在于非法占有的主观故意难以认定。借款人没有偿还能力,实际也没有承担还款责任,一般可以推定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但如果借款人突然还款,这时还能不能认定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呢?
借钱不还是经济纠纷还是刑事诈骗?民间借贷与刑事诈骗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只有清楚了诈骗和民间借贷的界限,才能明白公安机关立案与不立案的原因。
不是有欺骗就构成诈骗,虚假广告、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等,这些都有欺骗的行为。之所以不构成诈骗,是因为行为人支付了对价。区分诈骗罪与其他犯罪或民事纠纷的关键,要看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借钱不还,是民事纠纷还是刑事诈骗,需要通过借款人的客观行为来分析判断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第一,通过借款的用途和借款的理由来分析判断。一般的民间借贷,借款人会告知真实的借款用途,让债权人清楚了解提供借款的风险。诈骗犯罪却不同,借款时会编造各种虚假的用途,并告知还款的能力,比如借款用于投资,公司收到钱款后立刻连本带利偿还等,但实际上自己已欠下巨额债务,借款的目的是借新还旧。或者将借款用于犯罪、赌博或个人挥霍,自始自终就没还款的打算。 第二,通过借款人的财务状况来分析判断。诈骗犯罪中,行为人在负债累累的情况下,明知自己没有偿还能力,仍大肆借款,将借款用于挥霍或非法活动,根本没有偿还意愿,可以推定借款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相反,如借款人虽将借钱用于赌博或其他违法活动,但其财产足以覆盖借款,债权人利益不会受到损害,债权人的财产最终能够获得恢复,这种情形就不能认定借款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第三,是否虚构身份或借款后携款潜逃。诈骗犯罪中,行为人在借款时,身份、住址,甚至证件都是假的,声称自己是某某公司的老板,或出示虚假的财产证明文件等等,等借到钱之后,电话停机,居住地址变更,人去楼空。事后行为就可以推定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借款的目的。
最普遍的是电信网络诈骗,人与人之间不认识,也不见面,视频里的人也可能是假的。平时文字聊天,发信息的不知是男是女,居住哪里,在国内或国外。一旦转账,收到钱的人就会断开一切联系,瞬间消失,债权人再也无法联系上他。这样同样可以推借款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当然,如果借款用途的确是生产经营或房屋装修,或者虽然欺骗了借款的用途,但还款时因客观原因,比如工厂的客户倒闭,货款无法及时收回,导致无法还款,这时就不能认定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借钱时百般好,还钱时万种难。平时借款要谨慎,实在无法拒绝,就要做好这笔钱无法收回的心理准备。
-
帅小伙被迫以恋爱名义网聊诈骗
据央视新闻8月3日消息:近日,在外奔波了一个月寻找失联儿子的胡宗兵,终于回到了老家。第二天,他失联近两个月的儿子胡一啸也被警方送了回来。待情绪逐渐平复,父子俩也终于可以聊一聊,这两个月,胡一啸到底经历
-
网购拒收却侵吞800多件赠品,北京一快递员获刑
部分“羊毛党”采用“退主留赠”“买新退旧”“退款不退货”的方式虚假下单,以此“薅羊毛”,但相关行为有可能会触犯刑法。一名快递员网购电子产品后拒收商品,却留下800多件赠品,成本价高达38万余元。据北京
-
女子卖劳力士收32万后银行卡被冻结
本文转自【扬子晚报】;7月28日,家住江苏南京的徐女士向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求助称,今年7月8日,自己在某二手平台上出售了一块二手劳力士手表,交易价格为32万元。买家请来一位验表师现场查验并认可后,双
一对一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已提供49958次咨询
- 20岁女子遭已婚男友纠缠跳楼身亡08-04
- 已婚女与年轻男子“禁忌之爱”,欲抽身时被掐住咽喉!上海警方出手08-04
- 男子与他人合谋侵犯前女友,故意不锁房门还对求救置之不理08-04
- 私生子分18亿美元!娃哈哈遗产争夺首战打响 宗馥莉输了:律师释疑08-01
- 宗馥莉首战败诉 代理律师曾为周星驰胜利“守住”资产08-01
- 国家育儿补贴方案公布!3周岁前每娃每年3600元07-29
- 微信记录作为证据的法律要求07-29
- 离婚诉讼中法院如何调取证据07-29
- 法院起诉离婚会查微信聊天记录吗07-29
- 协议离婚需要什么材料07-29
- 调解离婚当天就可以办好吗07-29
- 遗嘱代理律师收费多少?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