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购买产品遭遇店铺欺诈应如何维权环境保护

昆明律师 2021-12-21 22:14
2018年7月13日,张三到某市某文物店内购买了一个翡翠手镯,购买价格为8100元。

张三购买上述商品后,该文物店向张三开具了一张发票,发票项目一栏载明为翡翠手镯。后张三发现其在该文物店内购买的手镯并非其宣称的翡翠手镯,将所购手镯送至相关机构进行鉴定,鉴定结果为石榴石质玉手镯。张三认为该文物店将普通的石榴石手镯冒充翡翠手镯出售,以假充真,对消费者构成欺诈,遂提起诉讼。

裁判结果 法院认为,该文物店作为商家,销售的商品应与其开具给消费者发票项目上显示的商品名称、质地一致。该文物店开具给张三的销售发票显示为翡翠手镯,但经鉴定,该文物店向张三出售的手镯却为石榴石质玉手镯。该文物店作为经营者将石榴石质玉手镯冒充翡翠手镯销售给张三,以假充真,依法能够认定为欺诈消费者。

法院最终判决张三向文物店退还手镯,文物店向张三退还货款8100元,并向张三赔偿24400元(商品价款的3倍)。 律师分析

一、何为消费欺诈?

《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处罚办法》第五条、第六条、第十三条、第十六条等对消费欺诈作了规定。根据该办法的相关规定,消费欺诈是指经营者在提供商品或者服务中,采取虚假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欺骗、误导消费者,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行为,包括虚假宣传,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等情形。

二、当遇到消费欺诈时,消费者如何维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六条的规定,经营者有欺诈行为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其他有关行政部门有权对经营者处以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责令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第一款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因此,若经营者提供商品或服务有欺诈行为时,消费者可以要求增加赔偿,具体的赔偿金额为商品或服务价格的三倍,增加赔偿金额不足500元的,为500元。

当遇到消费欺诈时,一方面,消费者可以向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投诉,由行政机关对实施了消费欺诈的经营者进行行政处罚。另一方面,消费者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若有仲裁协议,可以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依法向经营者主张惩罚性赔偿金额。

延伸阅读
  • 金融消费者具有哪些权利

    一、金融消费者具有哪些权利2015年11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了金融机构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行为规范,要求金融机构充分尊重并自觉保障金融消费者的

  • 虚假宣传欺骗消费者如何处罚

    一、虚假宣传欺骗消费者如何处罚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进行虚假宣传行为,不仅需要负担行政处罚的后果,还要对消费者进行相应的赔偿责任。但是,2018年实施了新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做出了修改。根据

  • 金融消费者的主体范围有哪些

    金融消费者的主体范围有哪些(一)消费者的主体范围大部分学者都认为消费者只包括自然人,而不包括法人、其他组织,因为“消法”作为经济法当中较为重要的一部法律,其实质在于维护交易公平、促进市场发展,故而只有

您身边的法律专家 快速匹配专业律师,
一对一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已提供49958次咨询
0/500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