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身边的法律专家
                        快速匹配专业律师,
                        一对一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已提供49958次咨询
                    
                    遗产的接受和放弃合同纠纷
                        郑律师
                    2022-03-20 20:44
                
                
                    
                    (一)接受与放弃继承的表示期限根据我国继承法的规定,放弃继承的表示期限应当是从继承开始时起到遗产处理时止。继承人只有在此期间内作出放弃继承的表示才有效。否则,被视为接受继承。放弃继承的意思表示必须在继承开始以后,在此之前,继承尚未开始,不存在放弃继承权的问题。 (二)接受与放弃继承的表示方式继承人中的一人或数人放弃继承权,无论对于放弃继承权人本人或者其他继承人,还是对于第三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关系。继承人中的一人或数人放弃继承权后,其应继承份额则由同一顺序的其他继承人继承;如果第一顺序的继承人都放弃继承权,则由第二顺序的继承人继承。但是,在所有继承人都放弃继承权的情况下,如果又没有受赠人和酌情分得遗产人,其遗产则归国家或集体所有。由于继承权的放弃在财产继承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其放弃继承权的方式也必须要有明确的表示,否则,容易引起纠纷。,
                    
                    
                        
                    
                
                
                
            延伸阅读
                        - 
                                    私生子分18亿美元!娃哈哈遗产争夺首战打响 宗馥莉输了:律师释疑8月1日消息,今天娃哈哈百亿遗产争夺首战在香港打响,而结果已经有了眉目。据国内媒体报道称,根据此案判决,被告方宗馥莉获输。此次香港三名原告诉讼目的,旨在保全在汇丰银行账户内资产,截至2024年5月,高 
- 
                                    河南姐妹不知父亲意外去世,3个姑姑偷偷分掉遗产!河南商丘,蔡女士反映,父母在她们很小的时候离异,姐妹俩跟着爷爷奶奶生活,虽然不算亲近。但也时常走动,今年1月父亲出车祸意外去世,三个姑姑竟然不告知她们和家里长辈,偷偷把属于她们的遗产给分了。蔡女士的大 
- 
                                    遗产分割时应本着什么原则进行?《继承法》第二十九条规定:“遗产分割应当有利于生产和生活需要,不损害遗产的效用。”这是发挥遗产实际效用的原则,即对遗产进行分割时,应当充分考虑遗产的实际效用,以有利于生产经营和各继承人的生活需要,有利 
                            0/500
                            发送
                        
                    赞助链接
    
        
    
    
        
    
    
    
        
    
    
        
    
    
    
    相似文章
                - 离异男拒付成年孩子百万留学费被诉10-28
- 男子闪婚闪离 索还百万彩礼10-21
- 民政局在中国农大设婚姻登记点10-18
- 妻子翻看亡夫手机发现其与女同学存婚外情,双方互相转账近百万10-13
- 丈夫务工后女子出轨结婚时的伴郎10-13
- “前妻”起诉要抚养费,经鉴定9岁儿子非他亲生!男子起诉索赔37万10-13
- 相亲半个月后闪婚,妻子行为异常且持续服药,男子起诉离婚;法院:系婚前隐瞒重大疾病,撤销两人婚姻关系10-11
- 老公想带我参加多人游戏怎么办?10-06
- 三个人一起玩3P会不会很尴尬 违法吗?10-06
- 女老板看上男下属花300万让其离婚 后悔后又起诉返还09-15
- 女老板看上男下属花300万让其离婚09-12
- 女子丈夫身亡怀疑亲属私领遗体09-12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