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视居住的条件有哪些刑事案件

北京律师 2021-12-13 13:50

监视居住的条件有哪些

监视居住的必备条件分为两种情形:

第一,监视居住作为取保候审的补充措施,即符合取保候审的条件,但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能提出保证人,也不能缴纳保证金,从而在客观上不能适用取保候审措施,可以采取监视居住;

第二,监视居住作为逮捕的替代措施,即符合逮捕条件,具备5种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监视居住:

1、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的;

2、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

3、系生活不能自理的人的唯一扶养人;

4、因为案件的特殊情况或者办理案件的需要,采取监视居住措施更为适宜的;

5、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监视居住措施的。由此,监视居住替代逮捕措施的主要依据有三个方面:

(1)基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身的因素,实行羁押违背人道主义原则

(2)基于案件的特殊性,采取监视居住有利于诉讼的顺利进行

(3)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为了避免超期羁押,实行监视居住。第一个方面体现对有特殊情况的人的关照和对人权的保障,也符合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后两个方面体现出及时惩罚犯罪和实现国家刑罚权的要求。

另外,适用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特殊条件是指具备适用监视居住必备条件的同时,要启动指定居所监视居住,还必须满足的额外条件,主要有两种情况:

1、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固定住处的;

2、对于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特别重大贿赂犯罪,在住处执行可能有碍侦查的,经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批准的。

前者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身条件欠缺,没有固定的住处,使得客观上不能执行监视居住,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就成为一种补充办法;后者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固定住处,客观上可以执行监视居住,但是,涉及到三种性质严重的案件,在住处执行监视居住有碍侦查,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就成为顺利开展侦查活动的必要办法。

正是存在归属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客观原因与侧重于追求侦查活动效率的主观目的之根本区别,对后者设定了更加严格的适用程序,即经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批准,防止以有利于开展侦查活动为名滥用指定居所监视居住。

综合上述,小编整理有关监视居住的相关内容。由此可见,所谓的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特殊条件,需要具备适用监视居住必备条件的同时,要启动指定居所监视居住,还必须满足的额外条件。如果你对这方面还有更多问题,律聊网提供专业法律咨询服务。

延伸阅读
  • 十个监视居住九个缓刑依据?

    根据相关法律对于缓刑期间监视居住的规定,对符合逮捕条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可以监视居住:(一)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的;(二)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三)系生活不能自理的人的唯

  • 十个监视居住九个缓刑对吗?

    比较可信。取保候审后判缓刑的几率是根据其犯罪性质决定的,但因为能够取保候审的嫌疑人的罪行基本上都不严重,取保候审的条件也要有要求非累犯要犯的才可以取保候审,因此取保候审出来之后有很大的几率被判处缓刑等

  • “如果今天无罪,明天就出车”

    2023年1月8日,广西东兴,边民互市贸易区内大量货车正在通关。他与妹夫贺宏国因涉嫌妨害传染病防治罪,于2022年4月24日被绥中县公安局监视居住,在半年后的10月31日,绥中县法院对该案进行公开开庭

您身边的法律专家 快速匹配专业律师,
一对一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已提供49958次咨询
0/500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