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条原件被债务人抢走了要怎么维权其他

萧山律师事务所 2023-09-01 17:03

一般而言,最好将欠条复印几份,如果欠债人要求看欠条,就将复印件给他看,原件不要轻易示人,防止丢失或者发生意外。在收到还款后给对方打收条,或者一手交钱一手交付欠条原件。其次,事后偷录取证只要违反法律相关规定,也是有效的,但要欠债人能亲口承认欠债事实。

王某因生意往来欠胡某现金2.6万元,胡某多次索要未果。后胡某听说汤某、鲁某等人经常为他人讨要债务,于是托人找到汤某、鲁某为其讨债,并许诺付给二人欠款40%的费用。次日,胡某认为欠款40%的“催讨费”太高而提出不再让汤某、鲁某等人为其讨债,汤某、鲁某不同意,遂以暴力威胁手段强行从胡某身上搜出欠条,并持该欠条找到欠款人王某索得欠款1.8万元,二人并未将此款交还债权人胡某,而是将此款私分,债务人王某遂将该欠条销毁。

分歧意见:对于汤某、鲁某抢走欠条索要欠款的行为定性,在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上存在分歧。

第—种意见认为,汤某、鲁某的行为不构成犯罪,应属于民事纠纷。汤某、鲁某当场抢走胡某欠条,该行为是非法的,但抢走的仅是债权人手中的欠款凭证而不是具体的财物,从侵犯的客体和具体的犯罪对象来看,该行为不构成犯罪,胡某与汤某、鲁某存在委托关系,胡某可向汤某、鲁某二人返还1.5万元货款。第二种意见认为,汤某、鲁某的行为构成抢劫罪,汤某、鲁某使用暴力胁迫手段抢走胡某欠条,欠条是胡某对财物的所有权的凭证,二人的行为属于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第三种意见认为,汤某、鲁某的行为应当构成诈骗罪。

笔者同意第三种观点,理由如下:

首先、对抢走“欠条”的定性问题。汤某、鲁某以暴力手段强行从胡某身上搜出欠条的行为是非法的,但所抢走的“欠条”是否是刑法中规定的财物,是认定是否当场取得财物的决定因素,也是定罪的关键所在。一般而言,“欠条”本身没有太大价值,它的价值在于欠条中所记载的债权内容,此类债权属于相对权,不能成为财产类犯罪的犯罪对象。在大陆法系中把财产犯罪的对象分为财物和财产性利益,一般都坚持严格的罪刑法定主义。对于财产性利益犯罪,一般限于使被害人进行一定的财产上的处分,例如债务免除、债务负担、所有权转移等。可见,在大陆法中的财产性利益犯罪也不包括侵犯作为相对权的债权犯罪。我国民法以权利的内容为标准可分为人身权、财产所有权、债权、知识产权等。财产所有权被我国刑法规定在第五章侵犯财产罪中,但我国刑法没有针对债权作专门的章节规定,那么“财产罪”中的“财产”是否包括“债权”,债权属于一种相对权,我国刑法第五章“财产”后面并没有“权利”二字,显然不能将侵犯财产罪的财产扩张理解为包括债权。我国刑法规定,抢劫罪客观方面的要件是非法占有财物,而抢“欠条”缺乏抢劫罪中的当场劫取财物的要件,缺乏占有型财产犯罪对财物的非法占有。故抢走“欠条”不能认定从债权人身上抢走财物,并不符合抢劫罪的构成要件。

其次,如何对二人行为定性。结合全案,汤某二人实施了两个行为,一是抢走欠条;二是索要欠款。两个行为虽然针对的主体不一,但其主观目的和侵犯的客体都是统一的,并非孤立,本案汤某、鲁某抢走了胡某的欠条,所追求的犯罪结果并不是该欠条本身,而是债务人的财物。二人抢欠条的行为目的就是利用抢得的欠条找到债务人,并以此欠条向债务人索要财物,使债务人见到欠条,误以为汤某二人受债权人胡某委托讨要债务而将财物自愿交给二人,以骗取得到财物,所以抢走欠条是手段,骗取欠款才是目的。

综上,由于债权作为相对权不能成为财产类犯罪的犯罪对象,汤某二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持抢得欠条虚构其身份,采用隐瞒真相的手段向债务人讨要欠款,又虚构以债务人付款1.8万元消除债务的事实,使债务人对二人的身份和债务消除的虚构事实信以为真,进而自愿将1.8万元交给二人。汤某二人使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行为既遂,符合诈骗罪构成。

延伸阅读
  • 夫妻欠928万 3年后没还完可申请免除

    本文转自【央视网】;“本院认为,债务人郭某某、李某某符合宣告破产的条件……依照《深圳经济特区个人破产条例》第八十四条规定,裁定如下:宣告债务人郭某某、李某某破产。”8月29日,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的法官

  • 债务纠纷离婚方是否负责

    一、债务纠纷离婚方是否负责,不一定。比如男方有债务纠纷,女方提出离婚后是否需要负责偿百还,还要看是否属于夫妻共同债务。,如果男方的债务是用于家庭生活,就属于夫妻共同债务,女方就应当共同偿还。,《最高人

  •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执行夫妻个人债务及共同债务案件法律适用

    发布部门: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发布文号:沪高法执[2005]9号为进一步规范夫妻个人债务及共同债务的执行程序,统一法律适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

您身边的法律专家 快速匹配专业律师,
一对一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已提供49958次咨询
0/500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