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型企业的内部审计过程是什么其他
在美国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中,内部审计部门通常是按照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在年度审计计划中批准的审计项目和为满足企业管理当局的一些特殊要求而临时确定的审计项目来执行日常审计工作的。不同类型的审计项目因其性质和要求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审计目的和目标。要保证审计人员的工作能达到这些目的和目标,把完成项目审计任务的整个工作过程科学地划分为几个阶段,并赋予与之相适宜的工作内容是非常必要的。这是对项目审计工作给予指导和控制,保证审计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以提高审计工作质量的有效手段。
通常,外部审计人员将审计过程分为计划、实施和终结三个阶段。内部审计的审计过程与外部审计的审计过程不完全相同。由于内部审计侧重于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的检查和评价,目的在于督促和帮助被中计单位堵塞管理漏洞,完善控制,提高经营活动的效率、效果和经济性;而且企业管理当局非常关心审计之后的变化,关心被审计单位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所采取的纠正行动及其结果,因此,内部审计有必要重视后续审计工作,将其成为一个单独的阶段。《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标准》指出,审计工作应该包括制定审计计划、检查和评价信息、传递审计结果以及后续跟踪四个主要方面的工作。
完整的内部审计过程可划分为计划、实施、报告和后续四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与其相适应的工作步骤,将这些步骤联系起来便构成了完成项目审计工作的审计程序。
一、审计的计划阶段
计划阶段是有效执行审计工作的准备阶段,是指从确定审计项目开始,到制定出书面的审计方案为止的这一过程。计划阶段被认为是整个审计过程的起点,其工作的周密细致程度直接影响到项目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果。为保证这一阶段的工作质量,《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标准》指出:内部审计人员应该对每一个审计项目制定审计计划,计划必须用文字记录并包括:(1)确定审计目标和范围;(2)取得有关被审计活动的背景资料;(3)确定执行工作所需要的人力资源;(4)与所有需要了解情况的人员沟通信息;(5)适当的进行现场调查,以熟悉那些需要审计的活动及其内部控制情况,确定重点审查的领域并听取被审计人员发表的意见和建议;(6)编写审计方案;(7)决定用什么方式,在什么时候,对什么人传递审计结果;(8)取得对审计方案的批准。
作为企业内部职员的内部审计人员对所审查的经营管理活动及其成果较为熟悉,也可以较方便地取得有关被审计活动及其控制等方面的资料。因此,上述计划阶段的工作并非每一个内部审计部门和每一个审计项目所必须,内部审计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具体的计划工作内容,并可以结合日常工作来完成。下面介绍计划阶段的几项具体工作:
(一)组建有能力的审计组
通常,内部审计部门在规划年度审计计划时,就需要考虑不同审计项目所需要的人力资源及其知识结构。在准备执行具体的审计项目时,选拔适当的审计人员仍是计划阶段必须予以考虑的重要问题。组建审计组没有固定的模式和标准,但是必须保证审计组成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能够最大限度地完成审计任务,满足审计质量管理的要求。在确定审计组的成员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年度审计计划对人力资源、时间预算和费用预算的要求;(2)被审计活动的性质和业务量的大小:(3)上一次审计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状况的评价;(4)企业管理当局对该审计项目的一些特殊要求;(5)被审计单位的组织机构、人事、方针等内部控制环境方面发生的重大变化;(6)上一次审计的结果,尤其是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所采取的纠正行动及其效果;(7)某些特殊领域需要外部专家提供的服务和帮助。
(二)召开计划会议
计划会议是在审计人员办公室里进行的项目审计的初始会议。审计组的全体成员,包括聘用的外部专家都应该参加。计划会议的主要目的在于让审计组的成员知晓有关本次审计工作的一些相关事宜,明确计划阶段应完成哪些方面的准备工作,以保证整个审计工作在有效率和效果的方式下进行。为此,在计划会议上,部门经理和项目负责人应说明与完成本次审计任务相关的所有重要事项,包括介绍被审计单位或活动的基本情况,上一次或过去审计的结果,以及企业管理当局的一些特殊要求等等;同时,还应该初步确定并说明总的审计目标、范围和步骤;完成现场审计工作所需要的时间预算;内部审计人员的责任分工;需要外部专家提供帮助的内容和方式,需要被审计单位给予的帮助,包括委派专门的联络员,提供审计所需要的资料,安排会议等;与外部审计人员协调工作的内容和方式;最大限度利用计算机进行审计的步骤和应该获取的重要信息等等。
(三)与外部审计人员协调审计活动
协调好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的工作效力是美国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标准》的一般要求。通常,内部审计部门主任在制订年度审计计划时,就应该根据董事会审计委员会的要求,与聘请进行年度财务审计的外部审计组织进行适当的协调,并达成书面的联合计划。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利用彼此的工作成果,减少重复审计,降低彼此的审计费用。在执行项目审计工作之前,内部审计部门应该根据双方达成的年度联合审计计划的一般要求,与外部审计人员就审计的范围和目标,协作的方式和内容作进一步的具体讨论,并达成具体的协作方案。在联合审计项目计划阶段末期,内部审计人员与外部审计人员一起复核风险评估结果和准备实施的审计方案,决定既定的审计程序,决定是否需要增加外部审计人员认为符合其审计质量管理要求所必要的审计步骤。对具体审计项目来说,内部审计人员与外部审计人员进行协作的结果所达成的正式书面文件,通常包括:明确应该由内部审计人员完成的审计内容和步骤;明确内部审计人员进行实质性审计以前,外部审计人员复核内部审计方案的日期和计划;确定外部审计人员检查内部审计人员完成项目审计工作情况而召开协商会议的估计日期。
在完成项目审计任务之后,内部审计人员要向负责协调工作的外部审计人员呈送一份最终书面审计报告的副件。
(四)通知被审计单位
通常,内部审计部门在年初就应该将年度审计计划中确定的审计项目传达给被审计单位。在进驻被审计单位之前,有关审计通知的事项主要是向被审计单位说明审计组的人员组成、初步确定的项目审计目标和范围、时间安排以及需要提供的资料和帮助;同时,还应该与被审计单位讨论如何帮助他们理解和了解本次审计的工作方式和目的。通知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既可以下达正式的审计通知书,也可以通过电话或其他非正式方式,只要能达到预先告知的目的即可。至于什么时候通知,内部审计部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但是,必须考虑被审计单位所需要的准备时间。
(五)帮助被审计单位的相关人员了解审计
通常,内部审计师协会的审计录像带,董事会批准的内部审计章程,内部审计职责说明书,以及其他一些与内部审计职业相关的文献资料,是帮助相关人员了解审计的目的和作用,熟悉内部审计的工作程序和方法的较好工具。这些资料并不保密,是宣传内部审计工作的较好的方式。内部审计部门应该将这些资料在组织内部广为流传,让那些经常与内部审计打交道的人员认识和了解审计。
在具体审计项目中,项目负责人应该根据被审计单位对内部审计的现有认识水平来选择适当的宣传资料。同时,还应该鼓励被审计单位的适当人员参与审计的工作。这既可以帮助他们提高业务素质,以改进自我检查的工作质量,又可以让他们感觉到内部审计是一项帮助他们有效地履行职责的有价值的服务,而并非挑剔式的责难与检查。同时,这电是取得被审计单位通力合作,保证审计工作顺利进行的有效方式。
帮助被审计单位相关人员理解内部审计的信息资料,可以在审计组出发之前单独寄发出去,也可以在与被审计单位相关人员召开的初始会议上作为一部分内容加以说明和解释。
(六)查阅有关资料,初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情况
这是一项应该在审计人员办公室里完成的准备工作,也是熟悉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的一个有效步骤。这些资料主要包括背景贵料和文献资料两类。在内部审计的档案室里,背景资料通常包括被审计单位的章程、经营方针和程序说明、组织机构图、预算、财务和经营报告、控制制度的解释和说明、相关的政府法律和条例,及以前的审计工作底稿、备忘录和审计报告等等。阅读这些背景资料,可以使内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组织机构特征、管理风格、价值观念、经营方式和目标,产品的产量和种类、资源筹集和使用.业务过程及其控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等方面的现状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在可能的情况下,对有关的财务和经营方面的数据进行研究和分析,有助于掌握这些方面的发展趋势,确定可能存在问题的领域,甚至能够提供追查可能发生重大问题的线索。文献资料主要指有关审计、会计和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理论和实务资料。阅读这类文献,有助于开阔思想,启迪*慧,还可以为审计人员有效地进行现场审计工作提供必要的技术和方法。因为一些优秀的审计理论和实务文章对某些领域或方面的审计实践进行了总结,具有实践的指导意义。它常给审计人员思考“审查什么,怎样审查”提供帮助和启示。
查阅资料的主要意图在于熟悉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为现场领域的审计工作提供必要的思路和方法。这部分工作在审计人员办公室完成,能够减少现场工作的时间。当然,这项工作常常结合日常工作来完成,由于档案资料有一定的局限性,其中不少工作也可以留给现场工作去完成。
(七)现场调查
现场调查是在桩审计单位作业现场进行的申计准备工作。现场调查的基本目的仍是熟悉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收集和掌握为确定重点审计领域,编制系统的审计方案所必需的信息。现场调查是项目审计计划阶段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内部审计人员可以通过询问,观察等方式切身感受到被审计单位正在从事的活动及其效果,证实那些在自己办公室掌握的情况和由被审计.单位声称的内容是否与实际状况相符;还可以通过运用流程图、调查表或文字说明等调查技术,来记录调查的结果,以加深了解并证实被审计单位经营环境、业务活动和内部控制系统等方面的基本情况。现场调查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与被审计单位的经理和相关人员进行讨论,听取他们对被审计活动所发表的意见和说明;(2)对一些重要性资料(例如,业绩报告,经营和财务报告、统计资料、内部控制制度等)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3)实地观察经营环境和作业过程,适时地编制流程团、设计和填写调查表或用文字说明等方式来记录观察的结果;(4)进行简单的审计测试,确定既定的方针政策、计划、程序等规章制度是否被贯彻执行,内部控制系统是否适当和有效,并发挥了预期的效果,识别控制缺陷和潜在或实际的风险领域;(5)结合风险评估,确定重点审计领域和范围;(6)检查现场调查的工作进展情况,收集和汇总所掌握的信息,并将其形成书面记录。
在现场调查之前,内部审计人员应该与被审计单位相关人员一起召开一次初始见面的会议。在这个会议上,项目负责人应以友好的方式说明与本次审计相关的重要事宜,让被审计单位对本次审计工作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理解。这是审计双方彼此了解,奠定合作关系的基础。
(八)编制审计方案
在完成上述准备工作之后,内部审计人员根据所掌握的基本情况和风险评估的结果,就可以确定具体的审计目标和重点审计领域,编制项目审计方案。编制书面的审计方案并取得批准,是计划阶段的最后一项工作。
二、审计的实施阶段
内部审计的实施阶段又可称之为现场审计阶段,是指审计项目经过充分的准备之后,针对高风险领域或显示可能存在重大问题的领域进行审计的阶段,也是将审计方案付诸实施,化作实际行动的阶段。
在审计的实施过程中,内部审计人员要深入审计方案中规定的审计领域,采用适当的审计技术和方法,对现场调查中确定的缺陷或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获取充分可靠的审计证据,揭示审计发现的原因和结果,作出审计结论和意见,并提出有价值的审计建议或改进措施。从某种意义上讲,审计的实施阶段是一个检查和评价信息的过程,即收集、分析和解释与既定审计目标相关的信息,并将其写入审计工作底稿,形成文件化记录,以证实审计发现、结论和建议。《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标准》指出,在检查和评价信息的过程中,应该收集与审计目标和范围相关的一切事项的信息。信息应该是充分的、可-信的、相关的并且是有用的,它能够为审计结果提供有力的证据。充分的信息意味着信息是真实的、足够的、有说服力的,它能够让谨慎细致和了解情况的人也会作出与审计人员相同的审计结论;可-信的信息是通过采用适当的审计技术得到的可靠的和高质量的信息;相关信息是指能够证实审计结果和建议,并且与审计目标相一致的信息,有用的信息是指有助于被审计单位达到其目标的信息。在可行的情况下,应该事先选定审计程序,包括运用的测试和抽样技术,必要时对之加以扩大或修改。必须监督信息的收集、分析、解释和记录成文的过程,以便合理地保证审计人员以独立姿态达到审计目标。记录审计事项的工作底稿应由审计人员编制,记录取得的信息和作出的分析,应该能证实上报的审计结果和建议。
《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标准》在对检查和评价信息过程的描述中,提出了内部审计实施阶段工作应该达到的一般要求。下面对审计实施阶段几个主要方面的工作作一些说明。
(一)审计测试
审计实施阶段的测试是对与被审计活动相关的凭证、文件、记录、业务等进行实质性的检查和评价活动。测试的目的在于收集充分可靠的审计证据,确定真实的审计发现,以达到审计目标。
在审计测试过程中,内部审计人员应抽取适当规模的凭证、文件等作为样本,按照其传递过程对其反映的交易事项的业务处理过程进行穿行测试。测试的重点应集中于主要控制系统的关键控制环节,以及现场调查中确定的高风险领域或已经显示存在控制缺陷和问题的领域。测试也意味着对所抽取的样本按其特征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鉴证。在审计测试时,应考虑以下几个具体方面,以确定测试的性质和范围。
1.被审计活动的总量及其复杂程度,特殊业务的性质及其处理要求。
2.样本的规模适当,并具有代表性。
3.获取审计证据的种类和数量应该覆盖审计方案中既定的审计范围,并与审计目标相一致,能证实审计结论和建议。
(二)对审计发现进行因果分析
作为一种审计技术和方法,因果分析适用于整个审计过程。在审计的实施阶段,因果分析意味着对已经确认的审计发现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以揭示审计发现的原因和导致的不良后果。通常,原因和结果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换言之,同一种原因可能导致不同的结果,而同一种结果可能由不同的或多种原因所致。因此,要准确地查明并记录审计发现的原因和结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就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具有较强的分析判断能力,能在明辨是非的同时,分清事物的主次。因果分析还意味着确定用以评价的标准与实际状况的差异。在进行因果分析时,内部审计人员通常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原因和结果应是紧密相关的。这意味着对原因的理解和认识能够足以说明和解释所产生的结果。例如,对应收帐款帐龄分析报告的认识,有助于说明和解释信用部门和会计部门处理应收帐款业务上存在的问题。
2.在可能的情况下,尽可能将控制缺陷导致的不良状况数量化,用数据来说明这种缺陷所造成的危害程度。例如,如果审计测试发现,被审计单位在保证已实现的销售业务及时入帐方面缺乏必要的控制措施,那么内部审计人员就应该尽可能收集在审计期限内所有已实现销售而未入帐的准确数据.并计算出总数,以说明这种控制缺陷对某一特定期间财务报表真实性的影响程度。
3.如果因果分析表明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则可能暗示该领域或相关按域的内部控制失败。这时,内部审计人员就应该追踪检查,收集充分的证据,以证实这些领域内部控制失败的原因及其危害程度。
4.考虑原因来源于何处,有助于正确评估审计发现的性质和重要性,有助于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措施。比如,原因是来自企业内部还是外部,是来自企业管理当局还是来自被审计单位本身,等等。
(三)总结审计发现、结论和建议
在审计的实施阶段,审计项目负责人应该定期或不定期地召开审计小组的内部工作会议。在会议上,审计人员应该将其负责领域的工作进展情况作阶段性的总结汇报。汇报应该有书面记录,着重说明阶段性的审计发现、结论和建议。据此,项目负责人可以检查和评估各领域的工作进展情况,判断审计发现的性质和重要性,裁决审计证据,并对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和方向提供指导意见;必要时,应该对尚待查明的重大问题或存在严重控制缺陷的领域提供具体的业务指导和部署。在审计实施阶段的工作全部完成之后,每一位审计人员都应该对其负责的工作进行书面的总结,阐明审计发现、结论和建议。项目负责人应该在撰写审计报告之前将所有的审计发现、结论和建议进行归纳总结,形成要点式报告。这种报告应该言简意赅、提纲携领地包括已经收集并记录于工作底稿的确凿证据和分析内容,着重阐明审计发现、结论和建议,以及三者合乎逻辑的推理判断关系。通常与被审计单位讨论过的要点式报告,内部审计部主任可以视情况,将其呈送给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和企业管理当局。
以下是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实施阶段运用的“审计概念”,它形象地描述了审计发现、结论和建议三者之间的关系,也是审计项目负责人对审计实施阶段各领域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所采用的思维判断模式。
“应该怎样”:指对被审计活动的现状进行分析判断的依据,可以称之为审计标准,例如,一般公认的会计原则,普遍采用的管理原则或实践,适用的政府法律和条例,企业内部的方针政策、程序、计划、预算、工作标准,等等。
“实际怎样”:指被审计活动的实际执行结果,或对适用标准的遵循状况。
“如何改进”:指针对发现的问题或缺陷,提出的改进意见和措施。
“审计发现”:指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控制缺陷,或其他不规范行为,也可以指已被证实的被审计单位某些方面所取得的值得赞许的成绩。
“审计结论”:指根据审计发现,从充分可靠的审计证据中推论出的判断,或对审计发现的性质进行的结论性表述。
“审计建议’’指针对审计发现和审计结论,对完善控制、纠正和防止不规范行为所提出的改进措施或主张。
“审计结果”:指审计工作的最终结果,它包括审计发现、审计结论和审计建议等方面的内容。审计报告集中反映了审计的结果。
(四)完成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工作
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就是将审计工作的执行情况记录成文。事实上,从确定审计项目开始,直到完成审计报告和后续审计的全过程,都涉及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工作。《内部审计实务专业标准》1987年11月第六号说明指出,审计工作底稿的组织、设计和内容应该根据审计的性质来确定,并应该将审计过程的计划过程、内部控制系统适当性和有效性的检查和评价、执行的审计程序、获取信息和形成的审计结论、现场审计的业务审查、报告活动及后续审计记录成文。同时,与审计相关的其他文件也可以包括在审计工作底稿中,这些相关文件是:计划活动的文件和审计方案;控制问卷、流程图、审计过程检查单和文字说明;记录询问结果的注意事项和备忘录,诸如组织机构图、岗位职责之类的描述等;重要合同和协议的复印件;有关财务和业务政策的信息资料;控制评价的结果;交易业务、过程和帐户余额分析和检查;分析性检查程序的结果;被审单位管理人员对审计备忘录的答复和审计报告;与形成审计结论相关的往来信函。
精心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人员执行审计工作的标志,也是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要求,在内部审计实务中,审计工作底稿具有重要作用,它为内部审计人员报告审计工作提供基础性的证明依据;为计划审计、执行审计工作和审计检查提供辅助;有助于检查审计目标是否达到,为监督检查审计工作的进程和完成情况提供依据;有助于同被审计单位相关人员进行讨论,为维护所作的审计结论和建议提供依据;审计工作底稿为今后的审计工作提供背景资料和参考数据;为外部审计人员评价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质量提供依据;有助于内部审计人员改进工作质量;证明内部审计部门是否以符合《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标准》的方式工作。
在审计的实施阶段,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就是要收集、整理、解释那些与审计目标相关的各种信息,井形成书面记录。富有经验的审计人员应该根据审计掌握的情况及时编制审计工作底稿,记录所发现的问题及其前因后果,而不是等到审计工作完成之后才着手编制。一份编制良好的审计工作底稿应该具有准确性和完整性,既要准确完整地记录所反映的事实和审汁结果,并写明审计主题、审计期间、审计目标和内容、编制的日期、编制人员、索引或参考号码、采用符号所代表的含义、审计人和资料来源;还应具有简明扼要、措词明确,使人容易理解和字迹清晰工整的特点以及相关性,即审计工作底稿上记录的信息与审计目标相关,或在本质上是重要的,能够为形成审计结论和建议提供依据或参考。
(五)与被审计单位讨论审计结果
通常,审计发现、结论和建议都是针对存在的问题、控制缺陷或不规范活动而言的,其矛盾往往直接指向被审计单位的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这可能给审计人员带来不少麻烦。为防止或缓和这种不良现象的出现,在现场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适时地将发现的问题与被审计单位进行讨论,征求他们的意见和看法是非常必要的。这不但可以进一步确认揭示的问题和提出审计结论、建议的正确性,同时也是对被审计单位的一种尊重,有助于培养双方良好的合作关系。
与被审计单位讨论审计结果有两种方式,一是面对面的口头交换意见;二是通过编制和答复书面的审计备忘录。通常,一份审计备忘录词论?个问题,它应该阐明审计发现、审计意见和建议,并要求指定的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内给予正式的书面答复。这是下种普遍采用且效果较好的讨论方式,它迫使审计双方认真考虑审计的结果,以免事后双方产生不必要的争议。
三、审计的报告阶段
审计工作的最终结果表现为审计报告,报告阶段在整个审计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不管审计方案多么充分严密、现场审计怎样的深入细致,也不管审计的结论和建议是何等的正确和可行,如果报告阶段的工作不能督促被审计单位纠正存在的问题,完善控制,防止潜在的风险损失,那么,审计工作就不能达到全部的审计目的,而可能成为一项没有价值的活动。因此,《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标准》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必须报告他们的审计结果。在这个阶段,内部审计人员应该完成下列方面的工作:
(一)最后审阅审计工作底稿
通常,最终的书面审计报告由审计项目负责人撰写。在草拟审计报告之前,项目负责人应最后审阅所有的审计工作底稿。这是检查和评价审计项目工作完成情况,完成质量控制的一种重要手段。更重要的是,项目负责人可以进一步评估审计发现问题的性质和潜在的危害、评估结论的正确性和建议的可行性,为起草审计报告获取详尽素材,为全面、准确和客观地报告审计结果提供合理的保证。为此,这次审阅必须保证各个领域的审计工作都已全部完成并恰当地记录于审计底稿中,主要审阅以下几个方面:
1.审计工作底稿与审计方案之间是否做好了相互参照的记号;
2.审计工作底稿记录的内容是否简明扼要且准确完整地收集了证据,是否为审计结论和建议提供了充分的证明;
3.审计工作底稿是否为与被审计单位详细讨论审计结果提供了准确可靠的依据。被审计单位可能为采纳和执行审计建议而请求审计人员给与详细的说明和指导,也可能对审计结果提出异议,而要求审计人员作出富有说服力的解释,甚至辩护。审计工作底稿必须能够应付这类可能事件的发生;
4.审计工作底稿是否在总体上反映了审计工作的彻底性,以及职业特点和应有的监督;
5.审计工作底稿能否为后续审计或今后的审计提供必要的参考信息。
(二)讨论审计结果并形成要点式审计报告
在最后审阅审计工作底稿的基础上,项目负责人应该召开审计小组的内部会议,对记录的审计发现、结论和建议进行充分的讨论,评估发现问题的重要性并决定是否予以报告。讨论的结果应该为确定审计发现是真实可靠的、意见或结论是客观公正和中、肯的、建议是切实可行且富有建设性的提供合理的保证,并应该形成要点式审计报告。这种要点式审计报告应该明确最终报告的基本内容和结构,为其写作提供思路。
(三)起草审计报告
审计报告是根据审计工作底稿所包含的信息撰写的。在上述讨论和审计实施阶段与被审计单位讨论的基础上,便可以着手审计报告的起草工作。通常,正式的最终书面审计报告应该包括背景介绍;审查范围;意见或评价;发现的问题、建议和结论;被审查者的评论等几个方面的内容。着重回答审查什么?审查了哪些活动?审计结果是什么?对发现的问题应该如何改进?审计人员与被审计人员对审计结果存在哪些分歧等问题。审计报告应该及时予以编写,并在语法、风格和技术上给予恰当的考虑,达到客观,简洁、及时并富有建设性的标准。
(四)完成并分发审计报告
《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标准》指出,内部审计人员在送出最终的审计报告之前,应该将审计结论和建议与适当一级的管理人员进行讨论。因此,在适当的情况下,内部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的经理讨论审计报告草稿,征求他们的意见,并根据讨论的结果恰当地修改初稿是完全必要的。这意味着最终的审计报告不仅应该包括审计实施阶段双方讨论的结果,而且可以包括报告阶段被审计单位经理所发表的意见。
完成最终的审计报告之后,内部审计人员应该及时将其分发给相关的部门或人员,以引起企业管理当局和被审计单位对审计结果的注意,以便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纠正行动,达到报告的目的。
四、审计的后续跟踪阶段
在内部审计实务中,作为完整审计过程的一个阶段,后续跟踪意味对报告中反映的问题进行跟踪检查,直到被审计单位采取了纠正行动,使内部审计人员感到满意为止。《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标准》指出,内部审计人员应该进行后续查询,以确定对已报告的审计发现是否采取了恰当的纠正措施:确定纠正的措施是否已经实施并正在取得预期的效果,或者是确定企业管理当局(或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是否对已报告的发现已经承担了不采取纠正的风险。
通常,后续跟踪的时间和方式由内部审计部主任决定,其时间、费用和人力的预算应该纳入年度审计计划的预算之中。
以上便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知识,相信大家通过以上知识都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如果您还遇到什么较为复杂的法律问题,欢迎登陆网进行律师在线咨询。
-
企业间借款合同无效该怎么办
企业间借款合同无效该怎么处理《合同法》第58条规定:“合同无效或者被撤消后,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
-
企业逃债有哪些方面的危害
第一,企业逃债严重损害了债权人的利益。债权作为一种财产权,和其他权利一样都受到法肇保护,而逃债的结果将使债权人不能行使其请求权并实现其债权利益。尤其债务人恶意逃债的情况下,债权人的利益报难得到保障。第
-
企业债务重组改制的方案有哪些
企业债务重组改制的方案有哪些一是债权改股权。二是在实践中往往会出现以“包装债转股”的合法形式来达到逃废债务的非法目的。当企业深陷债务困境时,债权人通过诉讼、仲裁、强制执行、拍卖等手段来解决债务争端,多
一对一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已提供49958次咨询
- 年薪50万女子择偶标准要求千万年薪引热议:门当户对不应该吗12-21
- 诉讼离婚可以请法院申请调查吗要多久吗12-12
- 离婚诉讼中要怎样申请法院调查取证12-12
- 离婚证据怎么取证12-12
- 离婚申请财产调查取证应如何做证据12-12
- 离婚如何申请法院调取证据书12-12
- 离婚诉讼如何申请法院调查证据12-12
- 起诉离婚法院会调查双方吗12-12
- 起诉离婚法院会调查对方吗12-12
- 起诉离婚法院会调查男方被告吗12-12
- 离婚诉讼后法院会不会调查对方12-12
- 女友收50万彩礼后出轨前男友 高额彩礼难追回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