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赏广告案评释其他
据某报载,1999年1月10日,某市发生一起特大杀警抢枪案后,市公安局贴出《通告》,上面描述了两名嫌疑人的体貌特征,并承诺,"希望广大人民群众积极行动起来,大力支持、配合公安机关,踊跃提供线索大胆检举揭发,对举报重要线索或抓获扭送犯罪分子的,将奖励现金5万元。"陈某看到《通告》后,怀疑这两名嫌疑人是曾把其弟扎成重伤的崔-氏兄弟。于是,陈某在嫌疑人经常出没的地方守候多日,最后将嫌疑人扭送到某派出所。事后,公安局未兑现奖励5万元。陈某一纸诉状将市公安局告上法庭。
某市公安局辩称,公安局当时发出悬赏通告,目的就是为了破案,而崔某被陈某扭送来后,他一直只交代伤害陈某弟弟的犯罪事实,矢口否认与"1?10"案有关。两个月后,另一犯罪嫌疑人被我们从上海抓获,才交代了和崔某共同作下"1?10"案的犯罪经过,此案最终告破。另外,陈某当时抓崔某时,是因为崔重伤他弟弟,而不是因为崔某是"1?10"案的重点嫌疑人,他扭送崔某并不是导致案件侦破的关键。所以,他不符合悬赏通告中的条件。
评析意见:
在本案例中,关键的问题是如何看待公安局《通告》中的承诺。事实上,该承诺是一种悬赏广告,同我们在报纸杂志上看到的寻人启事或寻物启事中承诺的"必有重谢"的性质是一样的。在国外,警察机关通过悬赏的方式缉拿在逃人员早已被广泛使用,而且被认为是一种能够迅速破案的行之有效的方式。在我国,悬赏缉凶,发动群众的力量追捕在逃人员,也正在被许多公安机关所使用,那么,悬赏广告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呢?在这里,我们有必要对悬赏广告的性质进行具体分析。
悬赏广告是向社会上不特定的多数人发出的广告,声明对完成该广告所规定的特定行为的任何人给付一定报酬的行为。关于悬赏广告的性质,国内外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
在英美法系国家,悬赏广告被认为是单方合同中的一般性或针对大众性的要约,也就是主张合同说。按英美法的合同理论,合同是当事人之间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合同的成立要件之一是必须有对价。对价被解释为"合同一方所得的权利、利益、利润或获利,或是另一方因克制自己所受的不作为、不利益、损失或责任。"对价无须相当,但必须具备,这是合同对价理论的基本要求。
作为悬赏广告合同的成立,要求双方当事人之间具有合意,无合意则无双方的悬赏合同。所谓悬赏合同的合意,是指悬赏广告的相对人于着手行为之际,必须知晓悬赏的存在及其具体内容,并依悬赏广告的要求履行某一特定行为。只有双方当事人之间有合意,悬赏合同才能成立,行为人自可根据合同规定而求偿。假如行为人事先并不知道悬赏广告的存在,完成行为后方知有悬赏,则不得向广告发出人求偿。因为根据英美法的合同对价理论,当事人之间没有合意,也就不存在对价,合同自不能成立。这一规定为一般的以私人目的所为的悬赏所普遍采用。
-
谷歌因在Gmail中投放广告和使用Cookie跟踪用户 被法国监管机构罚款3.25亿欧元
法国国家信息与自由委员会日前因谷歌在 Gmail 邮箱中非法投放广告和使用 Cookie 进行跟踪而对谷歌开出 3.25 亿欧元的罚单,这项处罚最初由维也纳非政府组织 NOYB 投诉并引起监管机构调查
-
因涉及广告垄断谷歌被欧盟罚款29.5亿欧元 特朗普称将对欧盟发起贸易调查
早前欧盟委员会已经完成对谷歌广告反垄断案的调查但并没有公布结果,有传闻称欧盟官员因忌惮处罚会引起特朗普不满,不过现在欧盟还是向谷歌开出了这份巨额罚单。欧盟委员会以谷歌公司涉嫌偏袒自家服务并损害竞争对手
-
回复“拒收”仍收到广告短信?东方甄选:可拨打客服电话处理
“为什么回复拒收R,还能收到广告短信?”近日,市民李丽(化名)向新黄河记者反映,自己频繁收到东方甄选App会员的广告短信,明明回复拒收了,还是能收到不同号码发来的广告,影响了正常生活休息。7月7日,记
一对一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已提供49958次咨询
- 相亲半个月后闪婚,妻子行为异常且持续服药,男子起诉离婚;法院:系婚前隐瞒重大疾病,撤销两人婚姻关系10-11
- 老公想带我参加多人游戏怎么办?10-06
- 三个人一起玩3P会不会很尴尬 违法吗?10-06
- 女老板看上男下属花300万让其离婚 后悔后又起诉返还09-15
- 女老板看上男下属花300万让其离婚09-12
- 女子丈夫身亡怀疑亲属私领遗体09-12
- 李嘉格车澈官宣离婚,称早已恢复朋友关系09-12
- 母亲病逝 两个美籍女儿判给外公监护09-08
- 继父留600万遗产 继女起诉获137万08-16
- 66岁老头与情人发生关系后猝死!家属起诉情人索赔55万08-15
- 女儿非要跟我发生关系怎么办08-12
- 和亲女儿做爱犯法吗?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