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合同诈骗怎么办?合同纠纷

长春律师 2022-01-04 13:49

无论是合同的民事欺诈还是合同的刑事欺诈都是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根据民法和刑法关于合同欺诈应当承担的责任的规定,在问题发生时,可以采取以下补救措施:

  1、协商变更和解除合同。协商变更,包括对合同的内容进行修改或者补充。协商解除,是双方当事人通过协商,在合同关系有效期限尚未届满前提前终止合同。协商变更和协商解除这种补救措施有其局限性,欺诈方往往予以拒绝,在这种情况下,被欺诈方应当采取其他措施。

  2、不予履行。不予履行适用于被欺诈方发现已签订的合同不符合法律的规定,对方有欺诈嫌疑,双方签订的合同可能为欺诈性的无效合同的场合。在这种场合,被欺诈方应暂不履行合同规定的内容,如不予发货,不予付款,以免造成财产无法返还。

  3、中止履行。中止履行适用于被欺骗诈方已经开始履行,但尚未履行完毕,发现合同可能为欺诈性合同,对方有欺诈嫌疑的场合。在这种场合,被欺诈方应当暂时停止履行。

  4、请求人民法院确认合同无效。如果被欺诈方在履行前或正在履行中发现合同属于欺诈性的合同,对方有欺诈嫌疑的场合,且双方没有订立书面仲裁协议,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确认该欺诈性的合同无效。在请求人民法院确认合同无效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发现对方有欺诈嫌疑的,要及时起诉;在起诉前做好充分准备,包括收集证据、写好起诉状等;在发现欺诈方可能处分或转移已经履行的财产的,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诉讼财产保全。

  5、及时向司法机关报案。合同欺诈的案件有许多都是触犯刑律的,欺诈方应负刑事责任。在发现欺诈方隐匿财产不能履行或欺诈方潜逃之后,被欺诈方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人民检查院或人民法院报案,并积极提供各种线索,收集有关合同欺诈的证据,协助司法机关快速侦破合同欺诈案件,以挽回因合同欺骗诈所遭受的经济损失。

延伸阅读
  • 大三学生称暑期被诈骗200万

    近日,广州的李同学向九派新闻反映,其在7月份接到冒充警方的诈骗电话,被骗走了200万,“这是我用来留学的钱,现在只能放弃留学计划”。李同学回忆,7月4日,她接到了来自澳门的电话,电话接通后,对面是类似

  • 男子直播卖"可实现任何愿望"符纸获利36万 获刑5年!

    近日,一起利用“玄学”概念实施诈骗的案件引发关注。朱纯通过直播兜售“逢考必过符”“回心转意灯”等,声称可以实现任何愿望。 大学生唐明为求考试顺利,购买了“考试必过符”;其室友徐泽为挽回爱情,也多次购买

  • “风水师栾某”获刑14年半:虚构女子有血光之灾诈骗936万元,女子留下遗书后投湖自杀

    利用封建迷信,虚构对方及家人有“血光之灾”等,栾某在两三年时间内骗取女子王某936万余元。被骗后,王某留下遗书称“认识了不该认识的人”“听信了别人的蛊惑”,投湖自杀身亡……8月12日,红星新闻记者从中

您身边的法律专家 快速匹配专业律师,
一对一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已提供49958次咨询
0/500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