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合同冒名挂失是诈骗吗合同纠纷

石家庄律师 2021-12-13 13:50

案情

2006年7月,陈某以找工作为由借得杨某身份证,并获知其在某银行存有一笔款项,遂利用该身份证向某银行申请存单挂失,并重新获取存折及密码,最终将杨某在该银行的1.4万元存款取走。

分歧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陈某的行为构成诈骗罪。

第二种意见认为,陈某的行为构成盗窃罪。理由是,陈某向银行挂失、补卡、取款等一系列行为,都为被害人陈某所不知晓,陈某的行为方式符合盗窃罪所要求的“秘密窃取”的行为方式。另外,银行将款项支付给陈某并非基于认识错误处分财产,而是基于交易惯例进行的正常的交易,不应定诈骗罪。

评析:笔者赞同第一种意见。理由如下:

首先,从主体角度和行为方式看,本案属于三角诈骗。三角诈骗是指被害人与受骗人不是同一人的诈骗。三角诈骗的三角是行为人、被害人和受骗人。三角诈骗的成立,要求现实的财产处分人具有处分被害人财产的权限,或者处于可以处分被害人财产的地位。陈某利用杨某的身份证进行挂失、补卡,使具有处分财产权限和地位的银行陷于认识错误而处分了财产,致使杨某财产权益遭受损害。因此,陈某的行为方式构成(三角)诈骗罪。

其次,在存在多方主体案件当中,并不能仅仅以“秘密窃取”来认定盗窃。以刑法第一百九十四条规定的票据诈骗罪为例,如果行为人冒用他人的汇票、本票、支票,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取财物,相对于被害人而言,取得财产行为确实具有“秘密窃取”性,但是并不能基于此而认定该行为构成盗窃罪。就本案而言,银行具有处分储户财产的权限与地位,因此行为人的行为不符合盗窃罪的特征。

第三,银行在依照交易惯例进行交易的前提下,仍然可能因为“受骗陷于错误而做出处分行为”。当前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客户身份情况等相关资料只进行形式审查,而不是对每一笔交易都进行实质审查。形式审查存在的问题之一是一些人可能通过欺骗手段瞒过银行的形式审查,从而骗得被害人的财物,使大量诈骗犯罪尤其是金融诈骗犯罪得以发生。

保险诈骗罪的罪量要素是数额较大。这里的数额较大,参照《追诉标准》的规定,是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1)个人进行保险诈骗,数额在一万元以上的;(2)单位进行保险诈骗,数额在五万元以上的。

根据刑法第198条第1款之规定,犯本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最后小编总结出了保险诈骗罪是指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违反保险法规定,采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保险金;数额较大的行为。所以一旦你发现有这个现象,或者是有这个苗头就记住询问的律师大大们,会得到你想要的答案。

延伸阅读
  • 同一车主两辆车相撞 保险到底赔不赔 法院判了

    有网友调侃道,保险公司只有两种情况不赔,分别是这也不赔,那也不赔。虽然是玩笑话,但折射出消费者对保险公司理赔时的不信任。据一保险博主透露,北京西城法院近期审结了一起颇具争议的保险纠纷:车主赵某名下的两

  • 男子5年接107单顺风车 出车祸后5万车损被保险公司拒赔

    使用私家车接单顺风车业务的车主注意,如果车辆购买的是私家车保险,发生事故后可能会有理赔争议。据报道,今年4月21日,武汉市民彭先生驾车途中发生事故,车辆严重损毁,维修费用5万元。他的车辆购买有车损险,

  • 开车撞伤自己家人 保险公司赔不赔 法院判了

    近日,有网友针对“开车撞伤自家人,保险公司会不会赔的问题,展开了讨论,网友们观点不一,有认为会赔的,也有认为家人不属于第三者,因此不会赔。对此,郯城县人民法院此前就曾针对类似案例进行过法治科普。据介绍

您身边的法律专家 快速匹配专业律师,
一对一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已提供49958次咨询
0/500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