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收逾期未退包装物的押金时怎么记账其他

李律师 2022-12-01 17:53

两者都涉及到没收的押金,但会计账务处理不尽相同,会计制度也只是一笔带过,不容易分辨,现试作对比分析。

1.逾期未退包装物没收的押金。这种情况可以这样理解,视同把该未退还的包装物出售给客户,取得的收入通过“其他业务收入”科目核算,同样,相关的税金计入“其他业务支出”与之相配比。原出租(或出借)包装物的成本,视没收押金后包装物是否需要再退还进行不同的处理。值得注意的是,没收的押金,应把其转换为不含增值税价格,以便按不含税价格计算增值税销项税额,属于交纳消费税项目的,还应计算交纳消费税。

[例1]某白酒酿造厂把一批成本为6000元的包装物出借给甲公司使用,收取了押金5000元。到期后,甲公司未按时退还包装物,按协议规定没收5000元押金。假设该酒厂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消费税税率为25%。

(1)把含税的押金转换为不含税价

不含税价=5000÷(1+17%)=4273.50(元)

计算应交纳的增值税=4273.50×17%=726.50(元)

计算应交纳的消费税=4273.50×25%=1068.40(元)会计分录为:

借:其他应付款?甲公司5000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726.50

其他业务收入4273.50

借:其他业务支出1068.40

贷:应交税金?应交消费税1068.40

(2)如果没收押金后,包装物不需再退还的,应转销包装物成本(假设本例尚有3000元未摊销)。

借:其他业务支出3000

贷:包装物3000

(3)如果没收押金后,仍需退还包装物的,应按期摊销包装物成本,计入“营业费用”(假设本例每期摊销200元)。

借:营业费用200

贷:包装物200

2.逾期未退包装物没收的加收的押金。这与第1种情况所不同的是,逾期未退包装物按协议规定没收客户的押金后,再另外加收的押金。

对于逾期未退包装物没收的押金,账务处理如上所述,理由是客户被没收押金,是为其违约行为付出的代价,对出租(出借)包装物的企业而言,没收的押金又有包装物作对应,所以通过其他业务收支科目核算。而后,为了促使客户按时退还包装物,另上加收押金。对于另外加收的押金,由于没有包装物的金额作对应,属于偶发业务性质,所以,通过“营业外收入”科目核算。

[例2]沿用上述例1的资料,该酒厂没收甲公司的押金后,仍要其退还包装物,另外加收押金2000元。会计分录为:

(1)收到加收的押金时

借:银行存款2000

贷:其他应付款?甲公司2000

(2)计算转入营业外收入的金额

应交的增值税=[2000÷(1+17%)]×17%=290.60(元)

应交的增值税=[2000÷(1+17%)]×25%=427.35(元)

计入营业外收入的金额=2000-290.60-427.35=1282.05(元)

借:其他应付款?甲客户2000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290.60

应交税金?应交消费税427.35

营业外收入?逾期包装物押金没收收入1282.05

账务处理对比分析:第1种情况,没收的押金扣除应交的增值税后,差额计入“其他业务收入”,应交的消费税属于价内税,与其他业务收入存在配比关系,所以将应交纳的消费税金额计入“其他业务支出”。而第2种情况,没收的加收的押金扣除应交的增值税和应交的消费税后,余下部分金额计入“营业外收入”。应交的消费税不能单独计入“营业外支出”,这是因为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之间不存在配比关系。

此外,如果包装物随同商品出售并已单独作价,但仍需要客户将包装物退还而另外加收的押金,其账务处理与上述第2种情况相同。

以上便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知识,相信大家通过以上知识都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如果您还遇到什么较为复杂的法律问题,欢迎登陆网进行律师在线咨询。

延伸阅读
  • 破产逾期申报债权该怎么做

    破产逾期申报债权该怎么做破产逾期申报债权怎么处理:民事诉讼法第76条规定情形的,在破产财产分配前可向清算组申报债权。清算组负责审查其申报的债权,并由人民法院审查确定。债权人会议对人民法院同意该债权人参

  • 借贷关系的当事人怎样认定 借款的逾期履行有何责任

    导读:借贷双方达成合意,且未违反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借贷关系既已成立,形成对债权债务双方的约束力。债务人不及时履行债务常常会引起借贷纠纷。下文通过我国民事案例向读者介绍借贷关系的当事人怎样认定以及借款的

  • 破产债权能计算逾期双倍利息吗

    破产债权能计算逾期双倍利息吗能。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企业破产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规定了滞纳金包括债务人未执行生效法律文书应当加倍支付的迟延利息。此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施行前,最

您身边的法律专家 快速匹配专业律师,
一对一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已提供49958次咨询
0/500 发送